3)、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1)、若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时:
借: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2)、若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
(1)、计算分摊差异:上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应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调整为实际成本。公式为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100%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结果是正数为超支,在贷方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结果是负数为节约,在借方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2)、会计处理:
A、 若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则在借方结转
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贷记:“生产成本”等有关科目,
B、 若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则在贷方结转
借记:“生产成本”等有关科目,
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三、包装物
(一)、包装物核算的内容
1)、含义: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2)、核算内容:
其核算内容包括: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二)、包装物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包装物的增减变化及其价值损耗、结存等情况,企业应设置“周转材料——包装物”科目进行核算。
购入包装物的核算方法,与原材料相同。下面主要介绍生产领用包装物和随同商品出售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1.生产领用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对于生产领用包装物,应根据领用包装物的实际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科目,按照按照领用包装物的计划成本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按照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随同商品出售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1)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会计处理。这类包装物的实际成本应计入销售费用。
(2)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会计处理。这类包装物一方面应反映其销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应反映其实际销售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四、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核算的内容:
1、含义: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2、性质:它与固定资产一样,也属于劳动资料,
3、特点:但其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容易损坏。
鉴于这些特点,低值易耗品通常被视同存货,作为流动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
1、 种类:一般划分为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其他用具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低值易耗品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借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增加,贷方登记低值易耗品的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通常反映企业期末结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额。
低值易耗品的取得,无论从何种途径取得,也不论是按实际成本计价还是按计划成本计价,均与原材料收入的核算相同。
1、购入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三)、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一次转摊法和五五摊销法。
1、 一次转销法。它是指在领用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计入有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的一种摊销方法。主要适用于价值较低或极易损坏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一次转销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领用时,
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
报废时,应按报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
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科目。
2、 五五摊销法。它是指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先摊销其账面价值的一半,在报废时再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另一半。即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分两次各按50%进行摊销。
五五摊销法通常既适用于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也适用于每期领用数量和报废数量大致相等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采用五五摊销法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领用时按其账面价值,
借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在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在库)”、“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科目。
领用时摊销,应按账面价值的50%作为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
报废时应补提50%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
同时,按报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
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
报废结束时,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
借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在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
五、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内容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物资的成本包括:
1、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3、支付的税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资所应负担的消费税(指属于消费税应税范围的加工物资)等
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继续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委托加工物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委托加工物资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进行核算,其方法与库存商品相似。
1、发出物资的核算
企业发给外单位加工物资时,根据发出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如果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或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2、支付加工费、运杂费等的核算
企业向受托加工单位支付加工费、运杂费等时,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收回后用于直接销售的)或“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的),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3、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核算
企业收回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的物资,按加工收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对于委托加工物资所负担的有关税金,还应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交纳消费税的,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把应纳的消费税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等
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继续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应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等
六、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内容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库存商品具体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寄存在外的商品、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等。
(二)库存商品的核算
1.商品验收入库的会计处理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2.商品发出的成本计算及会计处理
库存商品的发出主要指对外销售,但也包括在建工程耗用等。企业应根据所发出商品的用途,借记各有关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此外,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
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1)对外销售
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应结转其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2)在建工程等部门领用
对于企业非主营业务部门所领用的库存商品,企业应根据其用途,记入“在建工程”等有关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例11】A公司在建工程领用乙产品20台,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该公司系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在建工程 23400
贷:库存商品—乙产品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企业购入的商品可以采用进价或售价核算。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售价和进价的差额,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月末,应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将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七、存货清查
(一)存货清查核算的内容
存货清查是指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有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从而确定存货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为了反映企业在财产清茶中查明的各种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借方登记存货的盘亏、毁损数额及盘盈的转销数额,贷方登记存货的盘盈数额及盘亏的转销数额,本科目处理前的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财产的净损失,本科目处理前的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财产的净溢余。本科目应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两个明细科目。期末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存货清查的核算
1.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存货盘盈时,在报经批准前应借记有关存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报经批准后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2.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存款盘亏及毁损时,在报经批准前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有关存货科目,若材料系非常损失的部分,还应将所承担的增值税予以转出。在报经批准后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对于入库的残料价值,记入“原材料”等科目;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支付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记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
八、存货减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存货的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