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笔记第一章
来源:优易学  2011-3-20 17:34:2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有: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在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等。
(二)结账
结账是一项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账务工作。在一定时期结束时(如月末、季末或年末),为了编制会计报表,需要进行结账。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二是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1.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具体包括两类:
①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调整。应计收入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企业发生的应计收入,主要是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确认标准,但尚未收到相应款项的商品或劳务。对于这类调整事项,应确认为本期收入,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待以后收妥款项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应计费用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发生、因款项未付而未登记入账的费用。企业发生的应计费用,本期已经受益,如租用房屋但尚未支付的租金,应付未付的借款利息等。由于这些费用已经发生,应当在本期确认为费用,借记“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等科目;待以后支付款项时,借记“预提费用”等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收入分摊和成本分摊的调整。收入分摊是指企业已经收取有关款项,但未完成或未全部完成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需在期末按本期已完成的比例,分摊确认本期已实现收入的金额,并调整以前预收款项时形成的负债。如企业销售商品预收定金、提供劳务预收佣金。在收到预收收入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等科目;在以后提供商品或劳务、确认本期收入时,进行期末账项调整,借记“预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成本分摊是指企业的支出已经发生、能使若干个会计期间受益,为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将这些支出在其受益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如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待摊费用,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支出等。企业在发生这类支出时,应借记“待摊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在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借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等科目。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2.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项应收应付款明细账和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等,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也就是说,月末余额就是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通栏划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为了总括的反映全年各项资金运动情况的全貌,核对账目,要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即将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账余额栏内,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变为零。因为既然年末是有余额的账户,其余额应当如实的账户中加以反映,否则容易混淆有余额的账户和没有余额的账户之间的区别。
四、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一)错账查找
在记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产生错账,如重记、漏记、数字颠倒、数字错位、数字记错、科目记错、借贷方向记反(反向)等,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及时找出差错,并予以更正。错账查找的方法主要有:
1.差数法。它是指按照错账的差数查找错账的方法。例如,在记账过程中只登记了会计分录的借方或贷方,漏记了另一方,从而形成试算平衡中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不等。其表现形式是:借方金额遗漏,会使该金额在贷方超出;贷方金额遗漏,会使该金额在借方超出。对于这样的差错,可由会计人员通过回忆和与相关金额的记账核对来查找。
2.尾数法。对于发生的角、分的差错可以只查找小数部分,以提高查错的效率。
3.除2法。它是指以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当某个借方金额错记入贷方(或相反)时,出现错账的差数表现为错误的2倍,将此差数用2去除,得出的商即是反向的金额。例如,应记入“原材料—甲材料”科目借方的4000元误记入贷方,则该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将小于其总分类科目期末余额8000元,被2除的商4000元即为借贷方向反向的金额。同理,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600元,即应查找有无300元贷方金额误记入借方。如非此类错误,则应另寻差错的原因。
4.除9法。它是指以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数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将数字写小。如将400写为40,错误数字小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数除以9后得出的商即为写错的数字,商乘以10即为正确的数字。上例差数360(即400-40)除以9,商40即为错数,扩大10倍后即可得出正确的数字400。
二是将数字写大。如将50写为500,错误数字大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数除以9后得出的商为正确的数字,商乘以10后所得的积为错误数字。上例差数450(即500-50)除以9后,所得的商50为正确数字,50乘以10(即500)为错误数字。
三是邻数颠倒。如将78写为87,将96写为69,将36写为63等。颠倒的两个数字之差最小为1,最大为8(即9-1)。查找的方法是:将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连续加11,直到找出颠倒的数字为止。如78与87的差数为9,除9得1,连加11为12、23、34、45、56、67、78、89,如有78数字的业务,即有可能是颠倒的数字。参见表1-25。
颠倒数字的差数        1        2        3        4        5        6        7        8



颠倒的数字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21
32
43
54
65
76
87
98        13
24
35
46
57
68
79        31
42
53
64
75
86
97        14
25
36
47
58
69        41
52
63
74
85
96        15
26
37
48
59        51
62
73
84
95        16
27
38
49        61
72
83
94        17
28
39        71
82
93        18
29        81
92        19        91
(二)错账更正方法
对于账簿记录中所发生的错误,应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更正。
1.划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但应注意:更正时不得只划销个别数字,错误的数字必须全部划销,并保持原有数字清晰可辩,以便审查。如,将3684.00元误记为6384.00元,应先在6384.00上划一条红线以示注销,然后在其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数字,而不能只将前两位数字更正为“36”。
2.红字更正法。有两种情况:
一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从而引起记账错误。更正的方法是: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
3.补充登记法(又称补充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更正的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