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笔记第一章
来源:优易学  2011-3-20 17:34:2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第三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应收账款”科目按债权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付账款的具体对象;“原材料”科目按原料及材料的种类、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原材料的具体构成内容。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回或多级科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在我国,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记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3、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根据所需数据的详细程度,将会计科目适当分级,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设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也称二级科目)。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原材料”科目可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各品种、各规格原材料的具体构成内容;“应收账款”科目可按债务人的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及其分布情况;“应付账款”科目可按债权人的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应付账款的具体对象及其分布情况。
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会计科目,可在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或多级科目。对于一般企业来讲,企业可以根据国家财政部制定的一级科目基础上自行增删并自行增设多级明细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
常用会计科目
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表1-1所示。
                       会计科目参照表(见书P13页)表1-1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二、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和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根据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从数量上看,发生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无非是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因而账户也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上式中的四个部分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从账户的核心部分看,账户的基本格式如下图所示。
                   _________账户
借方                          贷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只是账户结构的抽象图示,具体还应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如下图所示。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年        凭证
编号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第一章曾述及,资产与权益体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其账户亦表现为截然相反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资产类                             权益类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总计│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                                   │期末余额
上述两类账户的内部关系,如下式: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一般而言,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从上述两类账户中不难分析出,经济业务无论怎样复杂,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将以相等的金额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现举例说明如下:
(1)企业收到投资人10000元投资,存入银行。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银行存款”账户增加10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实收资本”账户增加10000元,记入该账户贷方,借贷金额相等。
(2)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元偿还短期借款。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银行存款”账户减少5000元,记入该账户贷方,另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短期借款”账户减少5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借贷金额相等。
(3)企业以银行存款3000元购买材料。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原材料”账户增加3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银行存款”账户减少3000元,记入该账户贷方,借贷金额相等。
(4)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6000元,直接偿还应付账款。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短期借款”账户增加6000元,记入该账户贷方,另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应付账款”账户减少6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借贷金额相等。
综上所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为了检验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经济业务在账户中记录的正确性,在会计期末应进行账户的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在借贷记账法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推而广之,将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全部记入有关账户之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也必然相等。对上述四项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后,编制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如表2-5所示。
(2)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这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决定的。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平衡还有一个平衡公式:称为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科目金额合计=贷方科目金额合计
实际工作中,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具体试算平衡公式是:
资产类科目: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科目: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试算平衡表       年  月                         单位:元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现    金        200                                200       
银行存款        30000                10000        8000        32000       
应收账款        4000                                4000       
原 材 料        9000                3000                12000       
固定资产        86000                                86000       
无形资产        12000                                12000       
短期借款                7000        5000        6000                8000
应付账款                6000        6000                       
长期借款                40000                                40000
实收资本                80000                10000                90000
资本公积                8200                                8200
合    计        141200        141200        24000        24000        146200        146200
上述试算平衡表根据有关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填列。本表表明,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141200元与贷方余额合计141200元相等,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24000元与贷方发生额合计24000元相等,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146200元与贷方余额合计146200元相等。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因为会计等式是对六项会计要素整体而言的,缺少任何一个账户的余额,都会造成期初或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不相等。
(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发生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发生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④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⑤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等等。
因此在编制试算平衡表之前,应认真核对有关账户记录,以消除上述错误。
(六)、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符。
1)、总分类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如前所述,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通常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参见表2-1)。
2)、.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同会计科目一样,明细分类账户也可再分为二级账户、三级账户等。实际工作中,将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如“原材料”账户可分为“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二级账户,“主要材料”又可分为“钢材”、“木材”等三级账户,“钢材”还可分为“角钢”、“圆钢”、“方钢”等四级账户,“角钢”、“圆钢”还可按规格再细分明细账户。但并非账户设置越细越好,而要以既满足管理需要、又简化核算为原则。
3).对应账户
无论哪一类别的账户,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都会形成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在记账前应编制会计分录。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平行登记既可以满足管理上对总括会计信息和详细会计信息的需求,又可以检验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依据相同。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又登记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2).方向相同。将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时,记账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账户记入借方,明细分类账户也记入借方;总分类账户记入贷方,明细分类账户也记入贷方。
3).期间相同。对每项经济业务在记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过程中,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全部登记入账。
4).金额相等。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应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合计相等。这里包含以下含义: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之合计相等;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合计相等。
(七)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