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
1)、含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基本特征:
A、
资产能直接或间接计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
资产是为企业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C、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或事项形成的。
3)分类:通常分为两大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2.负债
1)、含义: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基本特征:
A、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B、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分类:按流动性或偿还期限的长短之分,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暂收及应付款、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1)、含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的余额。
2)、项目: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一般而言,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如投入资本和资本溢价等。盈余公积和为分配利润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而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3)、特征:书P8页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它包括生产成本和费用两部份。产品生产成本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三项。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
(1)、营业利润:
它是由营业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之后的余额。
(2)、利润总额:
它是由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组成。、
(3)、净利润:
它是由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求得。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两项组成。
营业税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业务应承担的营业税、消费税等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是指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
纳入营业外收入核算的范围有: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等。
纳入营业外支出核算的范围有: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三、会计等式
以上六项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如上所述,资产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收入-费用=利润
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入、补贴收入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