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信守“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老板往往倾向于聘请自家亲戚做会计。虽然这种做法凸显了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且违反了不按照回避制度直接任用直系亲属为财会人员的《会计法》规定,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用亲戚做自家企业的会计更放心!就此话题,《中国会计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会计人。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会计人对“给亲戚打工”有着很强烈的排斥感。
亲戚关系藏不住
给亲戚打工最难的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受访会计人的答案不谋而合:掩饰亲戚关系。
去年5月起,瞿哲到表哥新开的汽配厂任会计。在任职前,瞿哲就和表哥说好,对他们的亲戚关系要保密,不然不利于开展工作。“表哥同意了,在厂子里也确实没有向别人透露过我是他表弟。”尽管保密工作做得不错,但最后还是因一张全家福泄了密。
去年中秋节,瞿哲与表哥一同到爷爷家赏月时,拍了一张全家福。节后,瞿哲的表哥委托厂里的销售人员帮忙冲洗照片。此后,瞿哲和厂长是亲戚的话题就传开了。
自那以后,瞿哲明显感觉到,和自己说心里话的同事少了。“以前大家还会常在一起聊聊天,有时听到同事对工资待遇有些看法,我还会委婉地向表哥建议。”现在瞿哲感受到了来自同事们的防备,因为大家怕平时的牢骚话,传到厂长耳朵里。
“我不是小学生了,不会动不动向老师告状。这种防备真让人难以接受。”瞿哲很委屈。
难以抗拒的风险
财务工作的敏感性与重要性,要求给亲戚打工的会计人要时刻坚守住自己的原则。
但为亲戚打工,会计人更多地承受着亲戚的一份信任,不少会计人也因此而无法保证应有的独立客观的立场。
在贷款方面,银行一般对民营企业要求比较严格,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达到贷款目的,往往编造、美化财务报表。另外在企业资金的运作上,遇到资金短缺、贷款无门等困境时,企业管理者可能采取抽逃资本等方式转移资金,这些做法都会触及会计人的原则。
如果企业管理者是外人,会计人觉得某些做法有损自己的原则,可以辞职不干。但如果企业管理者是自家亲戚,他们的内心就比较复杂和矛盾了。
江苏某五金厂的会计胡可就有过类似经历。一年前,她在舅舅的公司做会计。有一次,舅舅让她编造近千万元的投资完成额,把资金汇出去,然后再汇回来继续作为投资。
“有时他还会将资金挪作他用,我很矛盾,想辞职,但舅舅苦心挽留,说如果我不帮他,就没人帮他了。”听了舅舅这番话,胡可的心软了,又继续做了一年。现在,胡可表示再也不想给亲戚打工了。
“谈钱”伤亲情
除了原则问题,与亲戚相处模式的变化是否在可控范围内,也是会计人在决定是否为亲戚打工时的一个重要考量。
覃琴的姐夫从2008年初就开始邀请她,到自己的小型食品加工厂做会计。虽然百般不愿意,覃琴还是出于亲戚关系表示慎重考虑。随后,她托姐姐转告姐夫,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辞职,不过她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姐夫的厂子帮忙。
覃琴认为,再好的亲戚,如果每天工作在一起,工作的焦点又是比较敏感的财务问题,多多少少会在薪酬、费用报销等方面产生矛盾,只要牵涉到金钱,最后都会对感情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亲戚的企业里,不用说是会计这种敏感的职位,就是其他职位也要慎重考虑。遇到问题,大家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连亲戚都不能做了。”这是覃琴最担心的事情。
但愿只是帮忙
也有会计人表示,在亲戚创办企业初期,会计人可以为亲戚帮帮忙,为公司建账,并完善公司的一些内部制度。等到公司发展壮大了,自己作为共同的创业者,在专业上能独当一面,人际关系融洽且不会招致同事排斥时,可以考虑长期为亲戚打工。
但大部分会计人还是认为,如果只是到亲戚的企业做兼职会计或者咨询工作,会考虑;长期工作则不想考虑。
采访中,会计人徐学志的一段话,大概可以代表绝大部分同行的心声,“比起给亲戚打工,我宁愿选择自己谋一条职业之路。我最多只会给亲戚做兼职,为其财务工作提点意见。工作环境中,最好还是不要掺杂太多的私人因素,否则对双方都是一种制约。”由此看来,会计人并非完全抵触给亲戚打工这件事,只是面对诸多的不利因素,他们更愿意选择以更安全、更简单的形式为亲戚提供帮助,这样既不伤和气,也不失原则。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