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辅导:滑坡分类及评估方法(三)
来源:优易学  2011-3-14 12:18:5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6 滑坡防治措施
(1)滑坡治理要点
滑坡治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体,宜填塞裂缝和消除坡体积水洼地,并采取排水天沟截水或在滑坡体上设置不透水的排水明沟或暗沟,以及种植根腾量大的树木等措施。
2)对地下水丰富的滑坡体可采取在滑坡体外设截水盲沟和泄水隧洞或在滑坡体内设支撑盲沟和排水仰斜孔、排水隧洞等措施。
3)当仅考虑滑坡对滑动前方工程的危害或只考虑滑坡的继续发展对工程的影响时,可按滑坡整体稳定极限状态进行设计。当需考虑滑坡体上工程的安全时,除考虑整个滑体的稳定性外,尚应考虑坡体变形或局部位移对滑坡整体稳定性和工程的影响。
4)对于滑坡的主滑地段可采取挖方卸荷、拆除已有建筑物等减重辅助措施;对抗滑地段可采取堆方加重等辅助措施,对滑坡体有继续向其上方发展的可能时,应采取排水、支撑抗滑措施,并防止滑体松弛后减重失效。
5)采取支撑盲沟、挡土墙、抗滑桩、抗滑锚杆、抗滑锚索(桩)等措施时,应对滑坡体越过支挡区或自抗滑构筑物基底破坏进行验算。
6)宜采用焙烧法,灌浆法等措施改善滑动带的土质。
(2)预防措施
1)在斜坡地带进行房屋、公路、铁路建设前,必须首先作好工程勘察工作,查明有无滑坡存在,或滑坡的发育阶段。
2)在斜坡地带进行挖方或填方时,必须事先查明坡体岩土条件,地面水排泄和地下水情况,作好边坡和排水工程设计,避免造成工程滑坡。
3)施工前应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挖方的施工顺序,合理安排弃土的堆放场地,作好施工用水的排泄管理等。
4)作好使用期间的管理和有危险的边坡监测。
5)对于已查明为大型滑坡,或滑坡群,或近期正在活动的滑动,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均宜加以避让。当必须进行建设时,应制定详细的防治对策,经技术经济论证对比后,慎重取舍建设场地。
(3)整治方法要点
1)整治措施的原则
①对滑坡的整治,应针对引起滑坡的主导因素进行,原则上应一次根治不留后患。
②对性质复杂、规模巨大,短期内不易查清或工程建设进度不允许完全查清后再整治的滑坡,应在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做出全面整治规划,采用分期治理的方法,使后期工程能获得必需的资料;又能争取到一定的建设时间,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效益。
③对建设工程随时可能产生危害的滑坡,应先采用立即生效的工程措施,然后再作其他工程。
④一般情况下,对滑坡进行整治的时间,宜放在旱季为好,施工方法和程序应以避免造成滑坡产生新的滑动为原则。
2)清除滑坡体
①对无向上及两侧发展可能的小型滑坡,可考虑将整个滑坡体挖除。
②用某些导滑工程,将滑坡的滑动方向改变,使其不危害建设工程。
3)治理地表水
①在滑坡体周围作截水沟,使地表水不能进人滑坡体范围以内。
②在滑坡范围内修筑各种排水沟,使地表水排出于滑坡体范围以外,但应注意沟渠的防渗,防止沟渠渗漏和溢流于沟外。
③整平地表,填塞裂缝和夯实松动地面,筑隔渗层,减少地表水下渗并使其尽快汇入排水沟内,排出于滑坡体外。
4)治理地下水
①治理滑体中的地下水:
a、加强滑坡范围以外的截水沟,切断其补给来源;
b、针对出露的泉水和湿地等,作排水沟或渗沟,将水引出滑坡体外;
c、滑坡体前缘,常因坡体内的地下水活动而松软、潮湿,引起坡体坍塌滑动,为此可作边坡渗沟疏干,或作小盲沟,兼起支撑和疏干作用;
d、整个坡面植树,加大蒸发量,保证坡面干燥。
②治理滑带附近的水
a、拦截:要求所设排水构筑物的走向垂直于地下水的流向。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部位和土的密实程度而使用不同的排水构筑物,一般浅层地下水可以使用截水渗沟、盲沟;深层地下水则用盲洞、平孔等。
b、疏干、排除:一般在滑坡前缘附近作支撑盲沟疏导这部分滑动带的水,而在其他部位作排水构筑物排除滑动面上的地下水,后者通常多为盲洞(也叫泄水隧道)或平孔等。
c、降低地下水位:若滑动带上的水是由下向上承压补给时,多采用将补给水源排走的盲洞或平孔,及将补给水源向下漏走的垂直排水等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滑动面以下。
③排除深层地下水:
a、长水平钻孔:土层和基岩均可采用,但当穿过滑动面时,由于滑坡运动,有可能塌孔,遇到坚硬的孤石或软硬悬殊的岩石,容易引起钻孔弯曲而不能达到预定位置。通常以最终孔径66mm钻进。如遇地下水脉,可集中排水,排水量大者可达l00L/min以上。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水平钻孔可以上倾或下倾5°~10°。
b、集水井:它最适于集中汇集基岩面上及其附件的地下水。在滑坡区内外,地下水最集中的地段附近,设置直径达3.5m以上的竖井,并在井壁上打辐射状的短水平钻孔,使附近的地下水汇集于水井中,利用带有浮动开关的水泵抽出,或从竖井底部,设置长的水平钻孔,使集水自然流出滑坡下方地表。若只是为了汇集从井壁来的涌水,井的直径为0.3~1.5m左右。辐射水平钻孔可布设2~3层,它不仅可排深层地下水,亦可排浅层地下水。集水井深度一般为15~30m。在正在滑动的滑坡区内施工集水井时,应达到比滑动面浅的部位只即行停止,并尽量缩短工期;在暂未滑动的滑坡区内或滑坡区外,集水井应深入基岩2~3m。
5)减重和反压
①上部减重:对推动式滑坡,在上部主滑地段减重,常起到根治滑坡的效果。对其他性质的滑坡,在主滑地段减重也能起到减小下滑力的作用,减重一般适用于滑坡床为上陡下缓、滑坡后壁及两侧有稳定的岩土体,不致因减重而引起滑坡向上和向两侧发展造成后患的情况。
②下部反压:在滑坡的抗滑段和滑坡体外前缘堆填土石加重,如作成堤、坝等,能增大抗滑力而稳定滑坡。但必须注意只能在抗滑段加重反压,不能填于主滑地段。而且填方时,必须作好地下排水工程,不能因填土堵塞原有地下水出口,造成后患。
③减重与反压相结合:对于某些滑坡可根据设计计算后,确定需减小的下滑力大小,同时在其上部进行部分减重和在下部反压。减重和反压后,应检算滑面从残存的滑体薄弱部位及反压体底面剪出的可能性。
6)抗滑工程
①抗滑挡土墙:一般常用为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的设置位置,一般设置于滑体的前缘;滑坡中、下部有稳定的岩土锁口者,设置于锁口处;如滑坡为多级滑动,当总推力太大,在坡脚一级支挡工作量太大时,可分级支挡。
②抗滑桩:适用于深层滑坡和各类非塑性流滑坡,对缺乏石料的地区和处理正在活动的滑坡,更为适宜。
③锚杆挡墙:这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支挡结构,它可节约材料,成功地代替了庞大的圬工挡墙。锚杆挡墙由锚杆、肋柱和挡板3部分组成。滑坡推力作用在挡板上,由挡板将滑坡推力传于肋柱,再由肋柱传至锚杆上,最后通过锚杆传到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中,靠锚杆的锚固力来维持整个结构的稳定。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