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施工组织设计5
来源:优易学  2011-11-2 14:18:5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按规定留置抗渗试块。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技术交底的要求确定。为保证留置的试块有代表性,应在第三盘以后至搅拌结束前30min之间取样。
强度离差大,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是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防止这一质量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外,在混凝土拌制阶段要特别注意。要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 
混凝土裂缝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在拌制阶段,如果砂、石含泥量大、用水量大、使用过期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因此在拌制阶段,仍要严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计量。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这类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灰比影响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级配差,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第三是搅拌时间过短或太长等。解决的办法应从以上三方面着手。 
要注意水泥、外加剂、混合料的存放保管。水泥应有水泥库,防止雨淋和受潮;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应复试。外加剂、混合料要防上受潮和变质,要分规格、品种分别存放,以防止错用。 
主体砼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 
⑴根据设计施工图要求,基础、主体砼强度为C20~C25,构造柱、拦板、压顶梁、过梁均为C20施工各阶段时应按各楼层砼强度进行试配配合比。 
⑵搭设施工部位通道和安全防护措施。 
⑶机具配备足够完好。 
⑷按各施工段各路电源线路与照明灯具。 
作业条件 
⑴完成钢筋隐检工作,检查支铁,垫块注意保护层厚度,核实墙内预埋件,水电管线,盒、槽、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 
⑵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接是否严密,边角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种连接件是否牢固。 
⑶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水冲净。外砖内模的砖墙和木模常温时应浇水湿润。 
⑷混凝土振捣器、磅秤计量工具等应该经常检查、维修(计量设备应定期校核)。 
⑸检查电源、电路,并做好照明准备工作。 
⑹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施工中不得任意变动,要严格控制。 
操作工艺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柱的混凝土浇筑 
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2~3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混凝土,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 
梁、板混凝土浇筑 
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长,梁板混凝土浇筑连接向前推进。 
浇筑板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施工缝位置: 
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楼梯缝留置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三分之一的部位。 
产品保护 
不得拆改模板有关连接插件及螺栓,以保证模板质量。 
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完工时,要保持钢筋的正确位置。 
应保护好洞口,预埋件及水电管线等。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夏季应在12h或冬季可在24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砼质量通病的防治 
蜂窝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一般应按不小于120秒采用。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在竖向结构中(柱、板)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 
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不平处用木条补缝,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20~30毫米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m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 
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施工规范的要求。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高频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高频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高频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高频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捣3~5cm。 
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治理方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sealion1986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