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砼工程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同一生厂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连续进场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依次。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2%,其泥块含量应≤1%。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5%。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10时,应≤1%。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水:宜采用饮用水。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宜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计量设备一般采用磅秤。水计量可采用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计、计量器。上料设备有双轮手推车等,以及配套的其它设备。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作业条件:
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通知单,并将其转换为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产期标识。地磅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已经有关人员批准。
新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的工作已进行并符合要求。
操作工艺
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量。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计量:
砂、石计量: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
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或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外加剂。
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
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半。
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搅拌时间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下表控制。
出料: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
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
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次。
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我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应及时检查。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