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智能土木结构理论初探(二)
来源:优易学  2011-8-27 17:13:4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3.智能土木结构理论的体系构成
  3.1结构智能化历程的层次划分
  传统的土木结构是一种被动结构,一经设计、制造完成后,其性能及使用状态将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制性,这就给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在线监测结构,它赋予传统土木结构以在线监测机制,从而为探知结构内部性能打开了窗口,使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结构内部物理、力学场的演变情况,这就是结构智能化的第一层次。在在线监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监测数据的智能处理机制,使得结构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推理的能力,从而使结构实现了第二层次的智能化。
  进一步在结构中引入自适应及自动控制机制,即根据自诊断自推理的成果,由在结构中耦合的作动系统做出必要的反应,从而实现智能控制结构,这就是第三层次的智能化。比如,对结构的开裂、变形行为,结构的锈蚀、老化、损伤行为,以及结构的动力振动行为做出抑制性控制,在更高层次上对结构起到保护和维修作用。
  可见,在结构智能化演化过程中,按其智能化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22第一层次:自感知土木结构(Self-sensoryCivilStructure),它是智能结构的最低级形式;
  22第二层次:自诊断智能土木结构(IntelligentSelf-diagnosticCivilStructure),具有对前一层次结果的智能化加工处理,包括结构内部力学物理场的自我计算,对结构特定目标参数的自我诊断,以及以做出结构自身行为的应对策略为目标的自我推理等功能。
  22第三层次:智能控制土木结构(IntelligentControlCivilStructure),它是智能土木结构的最高形式。
  3.23.2智能土木结构分类
  智能土木结构按其材料可分为两种类型,分述如下:
  1)嵌入式智能土木结构:在基体材料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嵌入具有传感、动作和控制处理功能的材料或仪器,并集成进现代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由传感元件采集和检测结构内部信息,由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知控制处理器,由控制处理器指挥、激励驱动元件执行相应动作。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属于这种类型的智能结构只需对传统土木结构加以改进即可,无须额外研究结构的传统力学性能,易于做到传统结构与智能结构的平稳过渡,故而成为研究的焦点。
  2)基体、智能材料耦合结构:
  某些结构材料本身就具有智能功能,它们能够随着自身力学、物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一些其它性能。如碳纤维混凝土材料能随自身受力情况而改变其导电性能,只要探测到这一改变,便可以间接获得结构的内部力学信息。
  按照结构智能化目的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具有裂缝自诊断和自愈合功能的智能混凝土结构;
  2)具有应力应变状态自诊断功能的智能混凝土结构;
  3)具有变形、损伤自诊断功能的智能混凝土结构;
  4)具有疲劳寿命预报能力的智能土木结构;
  5)具有监测钢筋或钢构件锈蚀状态能力的智能土木结构;
  6)具有感知和自我调节功能的智能减振(桥梁)结构;
  3.3智能土木结构的研究内容
  3.3.1智能化策略性研究
  智能土木结构的首要研究内容就是对传统结构智能化的概念设计策略性研究。需要针对结构类型及其重要性的不同,以及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资金情况等多个方面因素,合理地确定智能化目标,在兼顾技术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节省的前提下采用合理功能层次的智能土木结构。确定了智能化目标以后,就需要着手做一些准备工作,它们是:对结构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预测,对结构在力学物理环境下出现的各种反应进行预估,以确定结构中需要实现智能化监控的部位,确定整体监控方案。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