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辅导—公路滑坡整治工程中水的作用及防治对策(一)
来源:优易学  2011-8-8 16:20:5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提要】:滑坡的产生与发展与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关系密切,本文结合我省大量滑坡整治工程实例对滑坡水所起的作用作了深入阐述,并对滑坡水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水.滑坡.防治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在我国方兴未艾,由于高等级公路结线形标准要求高,对沿线的地形地貌产生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一些不良地质地段,由于对坡体稳定认识不足,大量开挖和填筑土石方以及施工方法等原因,破坏了坡体的稳定,促使了滑坡的产生和发展。而滑坡的产生与水极为密切,民间有“十滑九水”的说法,可见水对滑坡的影响之大。在滑坡整治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案排泄地表水、疏导地下水,改变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减少下滑力,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2.滑坡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滑坡是斜坡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其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向下作长期而缓慢的整体移动。按其物质组成可分为覆盖层滑坡和基岩滑坡。 
  2.1覆盖层滑坡  
  我省常见的该类滑坡有粘性滑坡和碎石土滑坡,黄土滑坡和风化壳滑坡则较为少见,限于编幅,本文仅对前二种进行研究分析。 
  2.1.1粘性土滑坡  
  由于粘性土在干燥时坚硬开裂,遇水后膨胀崩解,呈软塑或流塑状态,因而常沿土中的裂隙面和基岩面产生塑流性滑坡。这类滑坡与降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如湘耒高速公路K76+000~K77+620路堑滑坡、107国道衡山县段K122+780~+850路堤滑坡、娄湘二级公路K34+840~K34+880路堑滑坡。 
  2.1.2碎石土滑坡  
  由于碎石土中土和石块混杂,结构松散,粘结力小,透水性强,和下伏基岩的弱透水性有显著差异,所以沿基岩面形成地下水富集带,因而碎石土层多沿基岩顶面滑动。碎石土滑坡与地下水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地下水经常 呈鸡窝状或透镜体状出现。如湘耒高速公路K79+200~+350炮石岭滑坡。 
  2.2基岩滑坡 
  产生在第四系以前不同时代岩层中的滑坡。以各种产生于软弱岩层中的滑坡为多,坚硬岩石中的滑坡多沿各种软弱构造面滑动。该类滑坡在我省分布最广,最为多见。  
  在坚硬岩石中,岩块的抗剪强度与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差值很大,因此软弱结构面结对斜坡的稳定就有决定性的影响,大量实例证明,在坚硬岩质边坡中滑动面的位置与软弱结构面的位置是相吻合的。 
  在组成斜坡的土石体中,渗透性能差异较大的接触面上,易产生滑动,而且同一斜坡上差异面愈多,滑动面也往往愈多。 
  2.2.1均质滑坡 
  在泥岩、页岩、泥灰岩等各种软弱岩层中,岩性大体均一,软弱面的强度与岩层强度基本相同,当斜坡上的剪切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斜坡产生均衡破坏,滑坡变形显著,滑体上出现各种性质的裂缝。这种类型滑坡的滑动面的位置可能部分与岩层中软弱结构面吻合。如长潭高速公路K26+640~K27+020锉刀岭滑坡、107国道衡山城郊K122+560~+650、K124+265~+350、K125+100~+190。 
  2.2.2切层滑坡 
  滑动面与岩层面相切,具有水平结构和内倾结构的斜坡,岩层的倾向对山坡的稳定是有利的,若其中发育有和山坡倾向一致的节理面、断层面和大型裂隙时,就构成了对山坡稳定的不利因素,斜坡下部被侵蚀或开挖之后,软弱结构面出露,当软弱结构面的倾角小于斜坡的倾角时,岩体就可能沿软弱结构面与层间相切而产生滑动。如娄湘二级公路K31+200~K31+300金家冲滑坡。 
  2.2.3顺层滑坡  
  是沿着由于某些作用早先形成的面,例如沿两个层面的交界面、沿裂隙面、沿坡积物与基岩的交界面以及沿坚硬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所发生的滑坡。当岩层的倾向和山坡的倾向一致时,由于河流的侵蚀或人工切坡使岩层下部失去支撑,岩层仅以层间磨擦力保持其稳定性,当磨擦力进一步变小后,斜坡就会顺层面滑动。如娄湘二级公路K35+855滑坡。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