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综合辅导:黄土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二)
来源:优易学  2011-6-25 14:26:0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3.3 路基高度  
  黄土填筑路基后,受降水、温度等环境气候因素及行车荷载的影响,土体崩解、湿陷、产生下沉。黄土高路堤竣工后后期因自重压密固结产生很大的压缩下沉,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黄土高路堤基底应做加夯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黄土高路堤应尽量安排早施工,早完工,以便铺筑路面时工后沉降基本完成。 
  3.4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的目的的使路基及底路基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把含水量、气温变化对路基引起的破坏性应力减小至小于交通荷载所造成的破坏,从而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多数道路的损坏是由于路基发生变形及缺少抗负载能力所造成的。  
  路基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对于黄土地区正在施工及施工完毕后的路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做到防水、保湿,可防止路基形成软点,也可减少因冰冻引起的路面冻胀作用,减少路面病害。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1)开工前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排水网系,使危害路基稳定的地面水、地下水顺畅排走,必要时予以补充和修改。 
  (2)开工前应做好施工路段的排水系统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 
  (3)雨季施工时,严防堵塞水路,泄水不畅及淤塞。 
  (4)路堤填筑每层表面应做成2%~4%的横坡以利排水。 
  (5)用混凝土板拼砌边沟时,接缝处应作防渗处理,安装牢固、无渗漏。 
  (6)挡墙、护面墙应有良好的排除降水及渗水功能。 
  (7)高路堤路基施工,应在两侧或一侧(超高段)设临时阻水设施,以防雨水冲毁边坡。 
  (8)路堤填至设计高程后,应根据排水系统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处。 
  3.5 路基压实  
  疏松的路基填料必须经过充分的压实才能获得足够的强度和水温稳定性,经过充分压实的路基,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较小,而压实度低的路基则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进而引起路面的破坏。路基经充分压实,达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后铺筑路面,可有效地防止路面病害的发生,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为此要作到:  
  (1)路基施工中如发现土质有变化,应及时补做土工试验。 
  (2)选择合理的压实机具及根据压实机具的组合形式、选择适宜的压实厚度和碾压遍数。 
  (3)应尽可能采用羊角碾,大吨位静碾压路机及大吨位轮胎压路机的组合模式碾压路基。 
  (4)整平完毕后待压的填土,应有良好的平整度,以提高压实时的均性性及迅速排除地表降水。 
  (5)含水量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1%~+3%之内压实。 
  (6)用冲击碾碾压路基。 
  3.6 边坡处理  
  用黄土填筑路基时,路基每侧应填宽30-50cm,以利边坡处的压实。  
  成型后的黄土路堤边坡应及时拍紧、整平、刷顺,做好防护工程,以减少雨水对边坡的侵蚀。 
  3.7 地表处理  
  若基底为软土则承载力不足;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底的强度影响较大,所以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1)采取拦截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面水下渗,减少地基湿陷性下沉。 
  (2)若地表为软土,应根据软土的埋层、深度、路堤高度、填筑材料等因素分别采取换砂砾、抛石挤淤、灰土垫层、塑料排水板、设砂垫层、粉喷桩等加固措施。 
  (3)当地下水位较高,潜水层埋藏不深时,可采用排水沟、暗沟、渗沟及渗井,以降低地下水位,排除路基范围内的渗出水,且其应有合适的断面尺寸和沟底纵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 
  (2)公路设计手册,路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年 
  (3)姚祖康编著《公路路基和路面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