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综合辅导:岩溶地区地基基础的应用分析(二)
来源:优易学  2011-5-4 12:09:2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5)夯扩桩
    桩由上部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组成,桩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复合载体是避软就硬,以碎砖、碎石、混凝土块等为填充料,在持力层内夯扩加固挤密形成的挤密实体。夯击过程中如遇土洞,可即时对土洞进行充填处理,不会危及地面安全。夯击到岩面时,由于强大的夯击能,实际上是对岩顶板进行强度及稳定性检验。若遇溶洞薄层顶板或节理裂隙较发育强度低时,即可击穿进行“深层强夯”处理,只要达到某种“收锤标准”就可定量取得承载力。 
    6)复合地基
     对于建筑荷载较小,土层较厚,土洞较多,岩面起伏大,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可避免直接应用天然地基时的沉降量大和承载力小的问题。复合地基部分土体被置换成增强体,由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多采用深层搅拌桩或刚性桩作为增强体。地基竣工验收应进行压板载荷试验,一般承载力可以达到220kPa左右。
    7)其它
    可以采取削散荷载的方法来减低桩基承受的压力,通常的做法是挖去一部分地基表面的软土,做成一层或多层的地下室,可以减少这部分软土体对桩基产生的附加荷载。可采用增大桩端接触面,分散应力的扩底桩也是非常好用的桩基型式。另外,当岩溶地基不甚复杂基岩埋深较浅的情况下,挖孔桩也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省钱、直观的方式。
7、今后应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
    1)勘探方面要解决钻探与物探如何更好的结合的问题。可以考虑将部分钻探孔加深兼作跨孔电磁波CT扫描成像技术孔;提高物探解析的准确度及精度[8];对土洞、溶洞的形态,形成由线到面再进入三维的立体映像,辅以岩层的产状、夹层的岩性等,以提供给设计人员一个明晰的认识。
    2)努力探寻适应岩溶地区的基础型式。
    ①发展桩端喷浆、后注浆技术;
    ②改善桩头的嵌固能力;
    ③发展与岩面有良好接触应力的夯扩桩,提高施工效率;
    ④发展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基础型式。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