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初期支护背后注浆 初期支护背后的注浆工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成环并其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00%后对初期支护背后进行压注1:1 水泥砂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0.6MPa,此次注浆作用既可充填初期支护背后空隙,又可起止水隔墙。
第二步是在施做防水层之前,针对个别渗漏点,再次打孔注浆,主要是对第一次注浆的补偿注浆。 经过2次注浆后,初期支护表面基本上无明水,为施做防水层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2.3 二次衬砌背后的注浆堵漏 二次衬砌背后的注浆堵漏工作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二次衬砌背后的充填注浆,第二步是隧道全封闭后针对个别渗漏点的灌浆处理。
待二次衬砌施工结束并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采用充填注浆。方法是在二次衬砌施工时在顶部、边墙预埋注浆管,进行背后充填注浆。 充填注浆施工顺序符合下列规定:
(1)沿工程轴线由低到高,由下往上,从少水处到多水处进行。
(2)在多水地段,应先两头,后中间。
3 体会 总结以下几点施工经验:
(1)隧道渗漏水应以注水泥浆液堵漏为主,不能仅仅依靠化学浆液,因为化学浆液只是针对单个漏点有效,在水压的作用下,在其它地方又渗漏出来,只能事倍功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水的问题。不过在堵漏后期可以用这些堵漏材料封堵个别漏水点。
(2)在二次衬砌背后注浆时,可以考虑先排后注浆,经过现场试验,将水排出后再注浆,效果比较理想。
(3)注浆过程控制措施。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防止出现结构变形、串浆,危及地下构筑物、地面建筑物的异常现象,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宜采取下列措施:
① 降低注浆压力或采用间隙注浆到停止注浆;
② 改变注浆材料或缩短浆液凝胶时间;
③调整注浆实施方案。
(4)注浆结束的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预注浆各孔段的进浆量,应小于50L/min,注浆压力达到或接近设计终压后稳定10min;
②围岩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填充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后稳定10min。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