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城市流通空间规划探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流通空间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流通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将使我国面临这些高效率的流通空间的挑战和竞争。同时,也可以看到,伴随着生产和消费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流通空间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并对未来的城市空间产生深远的影响。未雨绸缪,这就需要在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层面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促进城市流通空间的合理发展。
(一)合理确定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
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基础,如前所述,我国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与发达国家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单体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竞争力,流通空间规模的扩大是当务之急。在商流空间方面,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和多功能综合体等大规模的商流空间是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物流空间方面,大规模流通中心的开发和货物包装形态的大型化、集装箱化和托盘化,将促进物流的大量化,提高流通效率。而物流的大量化,又促进了大规模流通中心的开发。我国已开始着手大规模物流中心的开发,如深圳市开发建设的平湖物流基地首期规模达到2.6平方公里,在其中发展国内区域物流,在另外1.8平方公里范围内则发展国际物流。[ 9] 除深圳外,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在积极地研究和制定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这样,物流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将面临大规模流通中心建设的高潮。当然,城市流通空间的规模不能盲目扩大,需要与一定地区、一定时期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相对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二)注重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研究
布局的合理化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核心,城市流通空间分布的失衡必然造成空间资源在某些地区的浪费和在某些地区的不足。围绕这一问题,国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对于商流空间中的零售空间的布局研究中运用雷利零售引力模式、赫夫的购物者吸引力定律、汉森的可达性模型等模式分析购物出行的分布和各级零售空间的影响范围,[10] 运用引力模式分析购物出行的分布,运用零售空间饱和度指数分析各级零售商业区各类零售空间发展的合理性等,这些分析研究为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创造了条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国不少城市也运用了这些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如在商流空间规划领域,上海规定大型综合超市不得进入内环线以内,以免影响市中心区的商业繁荣,其主要布点在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区,一般按相距3公里,人口按15-20万人配置一个大型综合超市。[3] 在物流领域,深圳在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中,初步确定了八个物流园区,这样便可形成集中经营、降低成本的效果,避免在物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重复建设带来的损失。虽然,人口、距离和分布的均匀性是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因素还有许多,如当地的地理区位、风俗习惯、发展基础、交通状况等诸多方面,城市流通空间的规划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三)培育富有综合效益的新型城市流通空间
连锁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商流空间正在逐步引入我国,我国的传统仓储空间也在向现代物流节点空间转化。这种变化实际上是由城市流通空间的综合效益所决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效率高的空间、服务完善的空间、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空间将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流通空间的发展和流通业发展之间线性关系被打破,单位流通空间将可容纳更大数量的流通并将产生更高的综合效益。在这种状况下,城市流通空间的实力,乃至城市空间的整体实力将得以迅速提升,城市的地位也大幅度提高,这正是每个城市所追求的目标。
(四)促进城市流通空间的公共化城市流通空间的公共化就是需要打破目前各个企业自我包办流通过程的状况,如在物流领域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第三、第四方物流等社会化物流体系,通过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节点等不同公共流通空间的合理配置,为生产方、销售方和消费者服务。城市流通空间公共化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流通空间的建设,如大型流通中心和各级配送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把原有属于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流通空间合理组织起来,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加强空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化、组织化的流通空间发展格局。
(五)加速城市流通空间信息化的发展
流通空间的信息化将流通的空间概念转化为时间概念,减少了硬件设施的投入,降低了成本,大大缩短流通的时间,更有利于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也可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信息化的流通空间传送至生产方,有利于其面对市场及时调整生产发展战略。在1999年世界经贸组织西雅图会议上,中心议题之一是电子商务,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我国虽然在电子商务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信息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这无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借助于这一优势,需要扩大流通空间信息手段的运用,我国不少城市在这一方面都有计划,上海已经提出在十五期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5年内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从5亿元猛增至20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10%左右。[11]
(六)探索城市流通空间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一体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方、流通方通过连锁、协作等方式,形成对客户联贯式的服务。在流通领域,这种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形成了对客户的供应链,供应链的整体管理和控制,可以实现流通空间的合理化和空间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并形成规模效益。但是这种规模效益的取得并不需要空间的积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种供应链将越来越复杂,供应链中的某个缺陷和瓶颈将会导致整体的效率大幅度下降,如现在电子购物过程中物流是一大瓶颈,从而阻碍了其整体的快速发展。其二,流通设施和流通货物的标准化也是城市流通空间一体化的重要方面,这样可以在整体上采取集装箱化、托盘化、包装尺寸的标准化、运载工具标准化和物流空间的统一化等措施,这将使得货物储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流通的标准化使得市际货运能运用联合运输、相接运输等过程一体化的运输方式,在城市内部货运方面能运用共同配送、计划配送、混载配送等一体化的配送方式以及共同使用物流节点空间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城市流通空间规划和建设的思路已经打破,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和未来,每个城市流通空间均是世界纵横交错的流通网络的组成部分。针对这一状况,城市规划一是需要促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二是需要促进我国城市流通网络与世界流通网络的接轨,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以上所涉及的问题之外,还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