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城镇体系布局
来源:优易学  2011-8-28 11:49:5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更多信息>>青年人网城市规划师更多信息>>青年人网城市规划师

城镇体系布局的主要任务是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墓础上,根据今后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需要,在辖区地域范围内对城镇进行调整与组合,协调地域范围内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的要求,以及其和全省以至更大范围地域间的联系。

  根据以往的情况,多数城市比较注重辖区范围内中心城市规划的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相对薄弱,缺少生产力布局的内容,也很少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田地制宜地制定各级城镇不同的发展对策。城镇体系规划只是一张不同规模城镇位置的示意图,难以具体指导城镇建设。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分别编制了区域或者省(市)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北京在市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编制了县域规划和若干乡域或镇域规划,对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律、规划的内容与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本章试图结合这些省市规划的实践,探讨城市体系布局规划的有关问题。
  5.1 城市的分级以及城镇发展的展望

  各省市尽管提法各有不同,但城市的分级大体上有两种划分方法。
  一是按行政等级分,对于一个省来说,有副省级城市(省政府所在地,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含县城)、建制镇四级。
  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则分为市区(中心城市)、卫星城或新城(含县城)、建制镇。根据北京的规划,区位适中规模较大的建制镇称为中心镇。
  二是按城镇人口的规模划分,可分为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大城市(50万至100万人以下)、中等城市(20万至50万人以下)及小城市、镇等四级。

  这种城镇体系的分级,反映了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不断地实施产业与人口的调整与重组,不断地实施城市的增加与升级。
  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1985--1999年15年的城镇体系变化分析,在实施工业化的过程中城镇有很大的发展,城市人口分别增长了1.2—2倍,五省的设市城市从70个增至204个,城市数量平均增加近2倍,各省市分别增加了1.3~2.4倍。尤其是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占各省城市人口的比重(除福建省外)普遍下降了5%~10%,中小城市的人口比重均超过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这些都说明经过工业化的初期发展,产业集中在大城市的状况有所改变,中小城市的就业岗位普遍增加,相当多的农村人口就近向中小城市转移(表5.1、表5.2)。

城市规划师

把城市规划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责任编辑:伊Ⅴ依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