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辅导:从东西方园林的审美差异中看园林设计
来源:优易学  2011-9-25 16:19:2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人类开始就按美的法则去创造世界,人们通过美的形式,形象的表达着赖以生存的家园及周围环境。园林设计不是简单的装饰,是人类在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社会因素的积淀所客观形成的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从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走向了享受生活的状态。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景观建设迅猛发展,给园林设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文化上来看,属于自己的似乎不错。这种反现象迫使我们去思考园林设计该向何处去。 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的并重。现代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新千年起点的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强调回归人性感性化、越来越重视个人感情的追求和满足。 从八十年代在新城深圳兴起一股美化环境,大搞园林绿化的新潮,大规模的绿地,大片大片的草地,大笔大笔的投资,让国人大开眼界,从此以后,中国园林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旅程。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事,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以顺德碧桂园为代表,单从其豪华的造价不菲的凯旋门式大门就可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同样,在其他的园林绿化上面积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广场铺装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事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到了当代,引进西方文明。这个文明的进入发生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应该说是这个历史阶段注定的,国际式特别是欧式风格,几乎成了中国很多城市园林设计的同义词。也是从此,园林的风格在中国步入了一个迷乱的时期。园林设计之本为园地制宜,而现在却是形而上学、一味追求欧美景观,盲目追求国外大草坪、大色块,强调三通一平,不管基地上是否有保留价值的房屋、土丘、河道、池塘,一律挖平填满,“目中无树”砍掉老树;意图创造欧美阔景,不切实际的再现加拿大枫叶、夏威夷景色、威尼斯水城。树长不好何来秋色,植物长不好,水质又是一片浑浊,哪会有什么夏威夷和威尼斯呢!违背了原生态设计原则,又没有贯彻园地制宜,适地适树,这都是当前景观设计中的悲哀!致使我国的园林设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城市、小城市都是个模式,没有地区的、民族的特色。缺少艺术审美的差异性,特别是少了对民族文化的一贯追求,或者说是缺少了文化意义、思想上的“主义”。没有主义,就没有灵魂,就只有跟着别人跑,以致造成了人文环境错位,造成精神晶格的庸俗化、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局面。 正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彼此之间有必要相互了解、相互交流,通过变流文化会产生吸引力。日本和丹麦的设计之多以享誉全球,在于他们不仅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沟通和r哦能够和,善于吸收不同文化的长处,同事注重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态住宅的环境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和创造自然,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大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晋 陶渊明)”的境界。何能心远?为园林风格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课题。 设计的民族性是指个民族地区的差异在设计中的体现,不同的地区有其特殊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以人为本”人不但有生物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表现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不同地域环境的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中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文中、堂皇和逸丽,也融于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的造园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的越秀公园,把园林设计放在人本论的立场上看,设计活动和其他活动都成为人创造自己文化历史的活动,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形式特征正好是这种历史变迁的里程碑,其表现出来的造型风格就是里程碑的碑文,铭刻着历史发展断层的文化内涵,同样也反应着社会的整体现象,反应着社会精神,反映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精神的变化。 园林设计的意义使得园林设计本身在新时代中负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好的园林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当今时代为根,以优秀的民族传统为魂。王朝闻先生有句著名的论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这个世界上,个性语苦祀不同的地域情感是应该存在的,我们传统的园林文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自然转承的生活模式和传统培育的技艺就必须给于虽精心的保护,要弘扬同林文化的旗帜,在当今经济占主流的中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几大的勇气、强烈的民族心态、和哲学思维,更重要的是必须树立我国的人文精神为设计目标,现代园林设计中只有遵循此径才能屹立不倒。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是一种空间艺术,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域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不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是地反应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活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园林景观应该是个具备社会、自然与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整体,它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装点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生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事,在艺术上既能体现创作哲理,又要突出设计者追求的个性。如果一味地克隆西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缺乏创新,忽略了地域审美特征,丧失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很难令人产生亲和力与归宿感,并非好的绿化手法。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宽畅马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所组成,再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设绿地会与现代建筑显得非常的不协调。而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园林设计要满足人生理需要和心理审美需要,园林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营造适合人生存和和谐的自然空间,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而现在国内的很多景观设计者一味模仿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那时向后看,忽略了我们的时代特征。明朝计成《园冶》所说: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也,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也。”。。。。。。这正说明了造园艺术的深奥所在。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及其审美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我想这也正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把城市规划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伊Ⅴ依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