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息>>青年人网城市规划师更多信息>>青年人网城市规划师
1.1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city)—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 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人类社会与地域空间的高度结合
城市的形成(三次社会分工与私有制)本文网
1 第一次:畜牧业与农业分离—聚落(城市胚胎)
第二次: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产生聚落中心
第三次:手工业与商业分离—“市”(集)形成
2 私有制产生—聚落争斗防卫—“城”(镇)形成
城市的发展
自然条件:大河冲积平原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冲破自然束缚向外扩张拓展
1.2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其表现为:
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
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城市人口增长: (以前)自然(目前)机械
城市问题: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 带来了一系列的~~。当城市人口膨胀到一定程度,城市扩大到一定规模时,势必造成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生态条件恶化,并导致失业率增加和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现代城市社会弊病。
2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城市生态学 (urban ecology) — 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 因此也可以说,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人口的生物特征、行为特征、社会特征研究)
城市物质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研究)
城市自然生态变化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影响(城市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
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城市交通、供水、生活废物处理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利用, 社会、自然和谐, 系统动态调控方法研究)
城市自然生态特征的指标体系及城市合理容量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
城市自然生态学研究城市密集的人类活动对所在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城市生物和地理环境对城市居民的作用。
城市经济生态学研究城市代谢过程和物流能流的转化、利用效率等。
城市社会生态学研究城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效用及人在建设城市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 城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3.1萌芽阶段(20世纪之前)
中国古代生态学思想(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选址、城市布局)
国外古代生态学思想 (巴黎改建)
田园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模不大,中心是花园,工业区设在边缘,交通便利,居民生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
3.2 初级阶段--芝加哥学派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发表《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的著名论文,对城市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提出了纲领性的结论意见,特别是他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于研究城市社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奠定了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并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发展。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认为城市土地价值变化与植物对空间的竞争相似,土地的利用价值反映了人对最愿意和有价值地点的竞争。这种竞争作用下导致经济上的分离,按土地价值支付能力分化出不同阶层。
3.3蓬勃发展阶段
城市生态学的大规模发展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居住区的项目,指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德国法兰克福将城市与郊区视为一个生态系
统,用生物指标显示大气污染的情况,建立了该市的敏感度系统模型,应用这个模型可以从城市某些组成部分的变化中,预测城市的发展方向,并通过调控使城市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意大利历史名城罗马,开展了17个亚课题的研究,包括从历史面貌到航空测量,从对城市的定性认识到建立数学模型的定量认识,涉及到的内容有:交通、能源、城市扩展、污染、动植物区系和土壤等环境条件多个方面。
日本的城市生态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1~1974年,研究城市环境影响下的动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动态以及城市环境的特征;
第二个阶段为1975~1977年,以动植物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第三阶段为1978~1980年,是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包括大气、土壤、水文、植被、动物、人类行为、土地利用、人口统计学与健康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
第四阶段为1980年后的研究,这一期间,他们主要围绕着水资源及其循环,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研究等等。
世界范围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以城市人口为研究中心,侧重于城市社会系统,并以社会生活质量为标志,以人口为基本变量,探讨城市人口生物学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2)以城市能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主线,侧重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方面的研究。
(3)以城市动物与植物及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为主线,侧重于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研究和城市动植物与城市居民、城市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
(4)将城市视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为主流,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利用,社会和自然的协调,以及系统动态的自身调节等。
我国城市生态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 会议探讨了城市生态学的目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城市生态研究工作的开始。以后的研究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把城市生态理论研究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去, 主要是对一些大城市进行生态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
1983~1985年间组织的“天津市城市生态系统与污染防治综合研究”;“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及其环境规划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为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管理措施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城市生态系统个别组分的研究方面,有江苏植物研究所等开展的南京市“城市空气污染与某些植物种的关系”的个体生态研究。
此外在北京以及其它城市还有一些有关城市生态调控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城市规划、环境管理与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支持和知识支持。把城市规划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责任编辑:伊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