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综合辅导:灾后重建规划——如何直面五大挑战(二)
来源:优易学  2011-5-30 11:40:4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挑战3:房屋质量待提高      
  灾区今后在进行房屋重建时,应特别重视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抗震能力。在国外,公共设施建筑的抗震标准一般都高于普通的住宅,而且,这些公共设施往往在自然灾害中成为人们的避难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初晓波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调查发现,地震中90%的遇难者都是被不可抗震的住房夺去了生命。阪神大地震暴露了该地住宅抗震性能差、道路狭窄等问题。因此,在随后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中心的住宅建设中,房屋的抗震功能被列为重点。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朱金全说:“汶川地震造成如此多房屋倒塌,还是由于设计建筑的时候对抗震的考虑不足。” 
  灾区新城在建设时,应统一提高抗震等级,建筑物应越简单、越有规则才好。这种形态和结构的建筑物,抗震性能优越。汶川地震中,大量学校发生垮塌。抗震专家也认为,发生这种情况是因学校多为砖混结构,横墙较少,所以容易在地震中发生事故。在我国的中小学,在建筑时,要求的抗震性能较高,但在地方的实际建设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应提高中小学校在建设中应达到的抗震标准。因此,建筑应首先抗震其后才是加强其美观的功能。这也是对今后开发企业建造优质房屋的一大挑战。      
  挑战4:开发商的社会责任      
  “灾后住房重建绝不能引入开发商”、“地震灾区重建不要再给开发商暴利机会”……这些是最近听得最多的言论。近年来房屋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开发商成了“暴利”的代名词,而灾后重建这样公益性质的工程,让许多人想把开发商拒之门外。      
  5月21日,万科以公告的形式表示,将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但是这一举动也并未能挽回万科已经下跌的公众形象,一场开发商的社会责任之争在全国铺将开来。 
  专家表示,拒绝开发商参与灾后重建未必是明智之举,完全依靠政府来担当灾后重建的任务,难免力有不逮,况且政府发展的趋势是从全能政府转型到有限政府,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品,对于灾后重建,政府必然会起到主导作用,但主导不是全盘包下。当前的中国,不仅成为了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级,而且已经迈入了经济全球化的门槛,在迈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进程中成效显著,对于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来说,重建工作有必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开发商在灾后重建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将考验其社会责任心。如何远离“高利润”、如何杜绝“豆腐渣”,这是开发商需要直面的挑战。“我们要建震不倒的学校”、“我们建的房子要比自己的寿命还要长”……这样的誓言才是重建有力的保证。      
  挑战5:可持续发展      
  灾后重建不是盖完房子就完事了,它与一般城市项目的开发模式不同,它要实现的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家园。      
  开发商在此阶段需要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将重灾区重建和轻灾区维持两者合理、巧妙的安排,如许多大型开发商在成都等地都有多个项目,但目前均已停建,在参与进重建工作后,一方面对北川、都江堰等地需要参与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另一方面对成都等地需要进行项目的可持续建设。      
  开发商参与重建之后的开发体系也是对于企业制度及企业运作的一种考验,从项目规划开始,拿地、设计、原材料、建造、后期等,在项目全程几乎都会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开发商很可能在其中不能占据主导位置,那么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与实际建设相结合,避免出现简单的出钱、出力,而是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贯穿其中,是开发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面临的挑战。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