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
彼得•霍尔认为,世界城市通常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国家贸易中心;主要银行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各类人才聚集中心;信息汇集和传播集中地;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主要产业部门。
实质上, 国际化大都市是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对外开放度和国际知名度高, 基础设施完善, 第三产业发达,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量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中心城市。目前, 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主要是: 纽约、东京、伦敦、巴黎、芝加哥、香港、新加坡、汉城、法兰克福等 10 多个国际性城市。
综合分析这些国际化大都市均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投资基础, 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和广泛的国际贸易和文化科技联系, 其国际贸易与资本往来占国家经济总量比重很高, 其经济辐射能力波及世界主要贸易区和港口;第二,金融业充分发达, 是跨国公司总部和金融机构的聚集中心, 具有容纳大量的跨国公司和融资国际资金的能力, 同时, 也是世界性金融和服务产品的创新地和市场地;第三,具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系统, 尤其是对外交通与信息通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第四,具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和国际服务功能, 尤其是城市中央商务区(CBD)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第五,具有完整的城镇体系, 腹地深远, 已形成以己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第六,具有高度开放、面向全世界的工作生活条件和高质量的足以吸引人才的城市环境质量、发挥人才资源的聚集效益。
四、国际化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
美国学者米尔顿•佛里德曼就持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全球城市是作为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协调和控制中心而出现的。他提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七项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第三产业高度增长;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参考现有国际化大都市不同阶段的发展经验,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值研究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北京市国际化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主题综合型方法确定为3个层次、4项主题内容、15项具体指标,虽然是针对北京市提出,但是对其他城市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外贸依存度和R&D(研究与开发)投资占GDP比重等。
第二类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指标。包括人文发展指数(HDI)、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信息化综合指数等。
第三类为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条件。包括轨道交通客运比重、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和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等。
第四类是反映国际开放交流程度的指标。包括跨国公司数量、外国金融机构数量、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等。
该套指标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框架,没有明确的数值标准来表明达到一定水平就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因为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量化指标,但是它指明了各特大城市要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应重点建设的区域和努力的方向。
五、重庆市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
从现状看,重庆距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柏林、香港等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06年,重庆市人均GDP为1720美元,仅为伦敦、巴黎1990年时的十分之一,纽约、东京1998年时的二十分之一。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看,2006年,重庆市分别为44.8%和32.4%,而其他城市早在20世纪末就达到了70%以上的水平。由于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使得非农就业人口比重这一项上与其他城市存在着更大的差距,2006年,重庆市这一指标为51.6%,而其他城市不足1%。同时,从重庆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潜力来看,也具备这样的条件。
从国际流通能力看,2006年,重庆市航空港旅客吞吐量为800万人,仅为同时期纽约、伦敦的十分之一,巴黎的七分之一,东京的四分之一。货邮吞吐量10.3万吨,仅为伦敦的七十分之一和纽约、东京、新加坡的二十分之一。
从国际交往能力看,重庆市虽然拥有15个友好城市,但国际组织的总部一个也没有,举行的像亚太地区市长峰会这类型的国际会议太少,以及年海外旅客接待量等,距前面列举的国际化大都市都还有很大差距。
但是,国际大都市并一定得都像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具有全球影响的城市,还有一些是属于具有区域性的城市和专业性城市。中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多亿人口,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的幅员面积和人口,因此中国会出现数个国际大都市,应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目前,东部地区天津、深圳、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的国际化大都市雏形已初步形成,但是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担负着连接中国东、中、西部,引领西部发展的历史重任,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势在必行。同时,重庆也具备这一条件。首先,重庆是连接欧亚大陆桥、东亚—太平洋和南亚—印度洋的枢纽和门户,是拥有长江黄金水道,是西部地区唯一通江达海、联系国内与世界的立体交通枢纽区域,国际化优势明显;其次,重庆具有联结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三峡库区开发优势;再次,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和西部最大的产业、人才、科教和工商基地,具有多个友好城市,发展现状优势突出。相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重庆市的政策、区位优势将进一步突显,外向型经济和国际交流方面会很快向着更高层次跃升。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