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学辅导:网络新闻处理的四个层次
来源:优易学  2011-8-22 12:28:5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在网络中做新闻,要具有层次的眼光:社会环境的变动是有层次的: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大风大浪;受众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有时大雅,有时大俗;网络是有层次的,时而是荒漠,时而是海洋;而新闻工作本身也是有层次的:有时要纵揽全局,有时又要细致入微。

与这些复杂的情况相对应,网络新闻的处理,也应做到参差有序。从现阶段实践来看,网络新闻处理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简单的“粘贴新闻”,靠快和全来赢得眼球;二是“编辑新闻”,即对新闻进行加工整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质量与可读性;三是“组织新闻”,包括形式上的组织与内容上的组织,即进行合理的界面设计,合理的新闻栏目与专题的策划,一方面对现在的新闻进行整合,一方面争取独创性;四是“解读新闻”,即对新闻事件或其中某些环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剖析,释疑解惑。

这四种层次,既体现了网络新闻发展几个不同阶段的熟悉与做法,又是现今的日常网络新闻处理中,同时并存的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区分网络新闻处理的层次,不是简单地强调孰高孰低,而只是说明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都有它适应的场合,有它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一、粘贴新闻

从网络新闻的发展过程来看,粘贴新闻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但“粘贴”本身,又有不同的层次。

从传统媒体非凡是报纸来看,上网之初,走的是粘贴“自己”的道路,即将印刷版一字不改地拷贝到网上。粘贴时间跟着印刷报纸走,甚至要落后于出报周期。这样的粘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媒体的覆盖面,此外别无意义。

也就在有限的一些传统媒体粘贴自己的时候,等商业网站,开始了另一种粘贴。从内容上,它博采众长;从时效上,它身手灵敏;从媒介形式上看,文字、图片甚至音、视频,全方位出击。

这样一种粘贴,可以说才是发挥了“ICP”哈贝马斯的理论,我认为,网络大致可以分为“公共领域”、“群体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到达的那些网络部分。例如,各种公开的WWW网站、新闻组等。“群体领域”是网络中的一些非凡领域,例如,同学录、一些非凡群体的BBS、聊天室等。它介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它具有半公开性,他人也可以访问这些领域,但同时群体内的成员并不希望被过分打搅,也不希望在此间的讨论被完全公开化,加入这些群体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 “私人领域”则是那些人们完全不愿意向他人公开的场所或渠道,例如一对一的聊天,私人间的电子邮件等。在“群体领域”或“私人领域”这样的小圈子中,可以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模式,但是在“公共领域”中,语言的规范、准确还是应该作为起码的原则来遵循的。而网络新闻无疑以在公共领域流通为主,字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新闻意义的传达。因此,网络新闻的编辑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做标题也是编辑新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网络新闻中,标题具有非凡显著的导读效用。因此,标题是争取点击率的重要手段。但是,不能片面地把做标题的意义就是“骗”点击率。网络的新闻阅读是一种快餐式阅读。很多人只是通过扫描标题来获得一些基本印象。因此,一般性新闻的标题,应该更多地是以提示新闻事实为主,而不要故弄玄虚。而那些需要引导人们重点阅读的新闻,其标题也要避免“挂羊头卖狗肉”似的骗术。

网络的“编辑新闻”工作,其含义当然远远不止改正错别字、做标题。它还包括对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加以审核,对其中出现的事实性、政策性、知识性等错误加以纠正,以及提高文字的准确性、可读性,以保证新闻的质量。这是对“粘贴新闻”可能出现的漏洞加以预防或弥补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编辑新闻”应该做在“粘贴新闻”的前面。但由于网络新闻发布的非凡性,对于个别时效性要求非凡高的新闻,也可在初步编辑之后即发布上网,此后再对新闻追加编辑,及时纠正错误。

从另一方面看,“编辑新闻”是使新闻适应自己网站的目标读者的一个手段,通过对一般流通的新闻合理的、不带歧义的剪裁,可以使新闻素材更加精炼,更加适合特定网民的需要。

编辑新闻是传统媒体网站的优势所在。而对商业网站来说,至少在目前是一个短处。商业网站应该更多地加强自己的编辑队伍的基本技能的培训。

  三、组织新闻

“组织新闻”分为形式的组织与内容的组织。

从形式上看,组织新闻,最重要的是界面的设计。

网络新闻的形式组织,是对传统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挑战。报纸的版面编排,遵循的是“平面思维”,即将所有内容组织在一个一览无余的平面空间中。而网站的页面设计遵循的是“平面 立体思维”,既要考虑一个平面中的内容的组织,又要考虑页面与页面之间的层次与递进关系。网络新闻的形式组织中,产生了“广度”与“深度”的矛盾:是把尽可能多的新闻都放在主页上,还是把它们分门别类、按等级放在不同的层次中?这种矛盾假如不能很好解决,就会影响到网络新闻的阅读率:假如主页上的新闻量过多,那么没在主页出现的新闻可能永无见天日之时;或者反过来,网民在一个栏目中走得很深,但对其他栏目则不闻不问。

在新闻网站的“平面设计”,即单一页面的设计中,则应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起来。实用性,既指网页内轻易于阅读,又指编辑意图能得到充分表达。在表达编辑意图方面,“最像报纸”的“”的设计,大胆借鉴报纸的手法,充分地运用“版面语言”,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审美性则表现为文字、色彩、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运用后产生的综合美感。这种美感不仅能更好地烘托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制造着网站的亲和力。

网络新闻的内容组织,又可分为三个层面:挖掘各种新闻或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层面;策划新闻选题或专题——中间层面;构造整个新闻网站或频道的内容框架——宏观层面。

基本层面的内容组织

通常是利用“超链接”方式,对“要害词”或新闻背景、有关知识、相关新闻等加以补充,以延伸报道。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服务意识, 但是,既然是服务,就应该作为一种承诺来执行,即每一个链接都应该是负责的、有用的。假如只是为了“下划线”而“下划线”,其结果可想而知。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相关新闻中,也应该加以人工干预,保证其真正的“相关性”。

与之相应的,也有形式组织的问题。现在的超链接,基本上都在一个新的页面中打开,这很轻易使人们脱离原定的阅读轨道。假如技术上可行的话,通常可以将超链接的目标在同一个页面中的不同位置打开,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间层面的内容组织

选题或专题的组织,是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新闻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的新闻网站,还是以“粘贴型”、“编辑型”为主。从选题策划及采访报道方面看,新闻网站还是不成熟的。这里面,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从长远看,网络的原创新闻必然会加强。因此,网络也会像传统媒体一样,越来越重视选题策划的重要性,并以强有力的采访力量来实施选题。

从专题上看,一般新闻网站或频道在重大新闻事件上是很轻易达成共识的,各家也都会推出自己的新闻专题。在这种情况下,专题的竞争,经常不是题材上的竞争,而是组织方式的竞争,非凡是在栏目的设计上。一些细微的差距,可以体现出不同网站的功力。例如,同是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专题,面对一般网站的笼统的“各方反应”栏目,推出了“经济冲击”,使栏目的指向性更强,更轻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专题也往往是多媒体内容比拼的时候。但是,目前我国新闻网站的多媒体新闻开发并不好。人们对多媒体的理解,片面停留在音频、视频上,但这些素材本身的采集却是较为困难的,也就不轻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事实上,图片、Flash动画、各种图表(非凡是与Flash技术结合的图表),更轻易体现一个网站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也更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强调自己的个性。国外的新闻网站,在这方面有很多实例值得我们借鉴。

现在新闻网站的专题多是被动的,往往是由外界(例如突发新闻事件)所决定的,这也就轻易产生彼此雷同的现象。假如能有一些策划的独家专题,类似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两极之旅”等,将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当然,这样策划的活动,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以及与传统媒体的合作。

宏观层面的内容组织

宏观层面的内容规划,是对网站的受众资源、网站自身资源等综合熟悉后的产物。它包括网站新闻的读者定位、网站新闻的栏目规划、网站的特色制定等多个方面。

从读者定位看,网站不仅要考虑读者的相关统计数据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还要尽可能考虑读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目前网民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上,有较大的趋同性,因此,要进行市场细分,就应该结合网民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指标,来作出更为准确的定位。

从栏目规划看,除了要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外,还要充分发挥网站自身的优势,在全面均衡的栏目设计中,突出几个重点栏目,成为品牌建设的突破口。例如,“强国”是“人民网”的强势之一,也就成为“人民网”的重点建设项目。“”的一大优势是图片资源,因此,在栏目设置时,它就向图片新闻栏目做了倾斜。而“千龙新闻网”的Flash小组力量较强,发展Flash新闻,甚至非新闻的Flash作品,也就成为“千龙”建设新闻品牌的一个重要手段。

栏目的规划,另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是栏目的“包装”。单调沉闷的栏目面孔,很轻易沉没高质量的新闻。

四、解读新闻

在短缺的时代,人们的要求只是要获得。但是,在过载的时代,人们的要求是要得到有用的,得到“关于的”。

“关于的”在网络中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指在哪能得到某个,这个工作通常可以使用某些工具搜索引擎、数据库等来完成;二是指对于当前的分析与解释,我们这里所说的“解读新闻”,无疑指的是这一含义。

时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而是新闻挖掘方式与深度的竞争。我们不仅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些什么,还要告诉人们它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与那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正像凤凰卫视评论员阮次山所说,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背后都是有关联的。媒体要做的,不是让读者自己去费力地寻找那些联系,因为对他们来说,消费只是业余生活中一部分,他们不可能全天候地跟踪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并且还能对这些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一种跟踪与解读的工作,应该是由媒体来完成的。目前一些正在崛起的媒体,也正是在“解读新闻”上动了脑筋、下了功夫。

对于目前的中国网络新闻来说,“解读新闻”这个层次,亟待开发。谁能在这一层面上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谁就能在下一轮的新闻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

在网络新闻中,实现解读新闻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在新闻中解读新闻

在写稿时,就要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做出尽量深刻的剖析。对新闻本身缺乏熟悉的人,往往只能在文字上出些花活,套用那句老话便是“米不够水来凑”,熬出一锅粥,有时甚至只能算一碗米汤。对于饥荒时代的人们来说,它也许还能解解渴,但是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就毫无营养可言了。这种“写”新闻而不是熟悉新闻、读解新闻的方式往往造成了一种浮夸的文风,同时又使的采访作风大打折扣。这方面,“像贫下中农一样辛劳”的美国也许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即使是在报道中国防治麻疯病的成就时,也不忘来句诸如“麻疯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皮肤失去知觉,严重时可能丧失手指、鼻子等身体突出部位,有传染性,但传染性不强”的解释。而国内的媒体上,则到处是“北京鬃大学教授经历十年刻苦钻研,使用侧偏系统平均方法取代雷诺平均方法,得出了湍流通用物理方程……”一类的潇洒词句。 [i] 假如编辑甚至不能对最基本的知识做出解释的话,又怎么能对一个新闻事实做出深刻的分析呢?因此,所谓深度报道,不一定在于题材多么惊世骇俗,而往往在于对平常的事实,能认真地加以解释与分析,能释疑解惑。而要具备“解读新闻”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必须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专业类的媒体,往往能做出更有力量的报道。现在很多网络媒体在谈原创性,谈独家。其实,假如能把许多普通的新闻报道“粗菜细做”,那么,就会形成自己的原创性。

与“在新闻中解读新闻”相对的另一种手段,是用超链接的方式来补充说明新闻。但是,从解读新闻的角度看,依靠新闻之外的东西来解读新闻并不是一种很理想的方式,它更多地会把解读的任务推给读者。这也许正是网络媒体必须重视“解读新闻”的原因之一。

  专家评述新闻

专家评述是跳出新闻来解读新闻。与在新闻中的解读不同的是,专家的解读,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多的理论支持,也可以显得更加公允。凤凰卫视的评论员制度,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种示范更多地不是个别的评论员的水平或魅力,而是它所展示的“解读新闻”的境界与其中蕴含的潜能。

事实上,一些网站也在仿效凤凰卫视,例如,FM365的签约评论员栏目,网易的专家点评新闻栏目。但看来,它们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有形式上的偏差,也有制度上的缺陷。从形式上看,网易的“专家点评”采用的是专家评选每周几大新闻加上与网友的互动对话的方式。但是,每周专家推荐几大新闻是否真正有意义呢?它实际上是对过去新闻的一种“追认”,而网民早已根据各自的爱好读过了新闻,专家的排行榜,不会对人们对新闻的价值取向产生实质性影响。而专家与网民的交流,由于聊天室里乱烘烘的气氛,而显得热闹有余,成果不足。互动性当然是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但是互动性应该以效果为目标,而不能作为一种点缀元素加以滥用。从解读新闻的角度看,一家之言可能效率更高。FM365的“签约评论员”栏目的缺点则在于,这些评论员不能保证每一篇文章都是从大众的视角去寻找话题的。们不是对天天所发生的事情进行点评,而往往是对自己所感爱好的事进行评价。从文风上,它们很多地是哲学式的思考,而不是对时政事件的解读。

这带来的后果,必然使其读者面受到局限。从制度上看,目前网站都是采用的业余的专家队伍。这就使这一工作的连贯性受到影响。而凤凰卫视式的制度,可基本保证评论员把精力都放在这项工作上,他们天天事先都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专家有足够预备的、针对性很强的点评,才能真正起到解读新闻的作用。

当然,除了专职的评论员队伍外,高质量的业余专家队伍也是必要的。这些专家更具备某些专业方面的权威性,可以在某些特定内容上发挥自己的点评作用。

  网友讨论新闻

网友对于新闻事件的讨论,是一种自发式的、群言式的解读新闻的方式。从自发性看,网友讨论的话题,必然是他们内在的爱好的体现,因此,网友讨论的话题也会给做网络新闻的人建立起一个风向标。从群言性看,网友的讨论,并不完全公平理性,也不全是个体意见的表达。在此其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许是不可忽视的,“沉默的螺旋”的力量、集体无意识的控制,也都会或多或少发生作用。因此,网民的解读是在某种力量所影响下的集体解读,它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而网民由此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加深刻。

专家的评点与网民的讨论各有各的适应场合,不能互相代替。专家点评的任务,是保持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连贯的印象,它应该是经常的、持续的,虽然在某些重要事件时,这种点评的力量应该更加加强。专家点评相对来说应该更客观,它更多的是情况的综合与分析,而不是个人的感情抒发。而网民的讨论,则往往是爆发在某些特定时刻的产物,它更多的是表达与宣泄,感性色彩比理性色彩更浓。专家点评可给网民讨论提供更宏观的背景,带有一定的权威性;而网民的讨论则是专家点评的一个参照,并可加强或削弱专家的权威性。假如网站能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合适的方式,就会达到满足的效果。

现在很多网站是把专家的解读与网友的解读搅在一起的,例如网易式的专家与网友的聊天。这样做的结果是,专家不能显出自己的高明,网民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把这两种方式区分开来。

以上关于网络新闻层次的分类及各个层次的界定,也许会随着网络新闻的实践而变化。但是,层次化的思维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手段和策略,应对不同的工作对象和阶段,使网络新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综合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