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
印发机关:印发机关不是指公文的发文机关,而是指文件的印制主管部门,通常是指机关办公室和文秘部门。
发文字号:“国发[2004]3号”,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成文日期要用汉字标注,并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
附注。附注是指需要附加说明的事项。
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通常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名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中的反线、版记的位置等要素组成。
每份文件的主题词,最多不超过5个词组。
行政机关公文的写作
一、命令(令)
1、命令: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委员长、国务院及总理、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首长,可以发布命令(令);国务院各部部长可以发布命令(令)。
2、命令的特点:一般只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使用,党的领导机关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如有必要,要与国家机关联名制发命令。
3、命令的种类:
(1)发布令。发布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公文。
(2)行政令。行政令是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公文。
如:《××省人民政府关于查禁公路上“三乱”行为的命令》。
(3)嘉奖令。嘉奖令是表彰在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公文。
4、命令(令)的写法 :命令(令)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发文字号、正文、落款、发令日期等部分。
二、议 案
议案与提案的不同:议案限定于人大中使用,提案限定于政协中使用。
三、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注:“决议”则只在党的机关使用,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定的类型:一是指导性的决定,另一是关于重大事项的决定。
四、意见
意见是党和政府颁布方针政策的一种形式,用于对重要的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在使用范围上,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重要的事项表明态度,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等;二是方针政策性的意见。
五、通告
通告用于公布应当遵守或需要周知的事项。是一文种在公务和业务管理中应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知照性和一定约束力的普发性下行公文。
通告的特点:知照性和约束力;专业性;内容的广泛性。通告的内容可涉及国家的法令、政策、也可以用来公布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务,如更换自行车牌照等。范围的局限性。通告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让一定范围内的人民群众遵守和周知的事项。
通告的种类:告知性通告;执行性通告。
六、通知
七、通报
通报:通报用于传达重要情况,表彰先进,批评错误。
通报的特征。典型性和代表性;叙事说理性;时效性和周知性。
通报与通知的区别。通报和通知都是具有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作用的告知性公文,二者区别在于:(1)目的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发布、转发和批转文件、安排部署工作;是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通知的事项要求去做,具有一定强制性。而通报的目的则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树立典型,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2)对象不同。通报是对所属人员进行普遍教育的工具,没有特定的对象。通知部署的任务和事项极为明确,具有特定的对象。(3)时间不同。从制文时间来看,通知是在事前发文;通报则是事后发文。即事前通知,事后通报。
八、报告
要注意与“请示”的相区别,“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结尾不得误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等语。
九、请示
请示内容要集中,一文一事,不能多头主送,不要越级请示。
十、批复
十一、函
十二、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既可以上呈,也可以平发或下发。
分类:决议性会议纪要和周知性会议纪要。
十三、简报
简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