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243 | 勤劳节俭有利于:增产增收,可持续发展。 |
235/244 | 勤劳节约是:抵制产生腐败的良药,个人事业成功的催化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秘诀,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
236/245 | “勤俭持家”的民间传说告诉我们: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 |
237/246 | 勤劳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人致富的铺路石;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
238/247 | 勤奋较勤劳更进一层,在勤劳之上更添奋发的决心:勤奋是有志于事业成功者的法宝。 |
239/248 | “勤之一字,是千古作圣的单方”意指:勤奋是历代圣贤获得成功的秘诀。 |
240/249 | “业精于勤,毁于惰”意指:勤奋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懒惰是事业无所成就的原因。 |
241/250 | 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1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2劳动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人民富裕的源泉;3在劳动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习惯与美德。 |
242/251 | 节俭是修身、持家、治国的法宝:1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须:2节俭是持家之本:3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 |
243/252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指节约是高尚的道德;奢侈是很大的罪恶。《左传》 |
244/253 |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指自己节俭才能爱护百姓.让百姓按农时耕作国家才能富强。(孔子) |
245/254 |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其倍之,非取地也,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意指只要注意节约,去掉无用的费用,不用扩充土地,就可以使国家增加成倍的利益。(墨子) |
246/255 | “俭以养德”意指俭朴生活能够培养和增进人的高尚情操。(诸葛亮) |
247/256 | 节俭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且也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
248/257 | 腐败是一种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它对社会肌体具有极大的侵蚀作用;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作为政治的伴生物,从有了权力就开始出现了。 |
249/258 | “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意指官吏清正廉洁,国家政局稳定:官吏腐败往往是政权瓦解的直接原因。 |
250/259 | 中国古代对勤劳节约的分析:1从个体层面分析:勤劳节约能对各种物质欲望进行节制,从而奠定道德自律基础:而奢侈意味着纵欲,必将动摇道德人格的根基。2从社会层面分析:节俭能造就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社会稳定并具有凝聚力,国家能长治久安;而奢侈造成人心涣散.道德纽带遭到破坏,政权瓦解垮台。 |
251/260 | 国家机器运转中,在节俭土壤中长出来的是清廉,在奢侈的温床上培育出来的是腐败。 |
252/261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指纵观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清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推动力.腐败则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前奏曲。 |
262 |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他又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
253/263 | 1976年周总理逝世,联合图总部第一次为成员国国家领导人下半旗志哀:瓦尔德海姆的理由是:周恩来一生清正廉洁,没有存款.没有孩子。 |
254/264 | 爱迪生说他自己的成功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里的灵感指的是资质.这里的汗水指的是勤奋。 |
255/265 | 人生在世.利用有效的生命时间。进行不断的创造性劳动.是个人成才的一大规律. |
256/266 | 对于成功者而言,无论天资如何,勤奋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成正比。 |
257/267 | 劳动生产率是指每个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它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
258/268 | 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人的因素最大;人的因素是指人的智慧、品行、经验、观念、勤劳、管理水平等无形资产:而人的勤劳品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
259/269 | 艰苦奋斗在新时期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刻苦攻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崇尚节约克勤克俭。 |
260/270 | 节俭具有道德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节俭可以直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节俭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道德理念.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精神动力。 |
261/271 | 成本领先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制胜法宝.取决于:1能否稳定地获得相对低廉的资源供给:2能否相对低廉地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3能否相对低廉地储运或分配产品。4其中资源供给是成本领先的首要问题。 |
262/272 |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实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收入。追求数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注重质量和经济效益。 |
263/273 | 我国经济增长的集约型方式:1立足对现有企业改组改造:2立足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3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4注重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
264/274 | 实行集约型方式有利于:1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2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3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
265/275 | 日本日立公司成功的三大支柱:节约精神、先进的技术、人的素质。 |
266/276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消费问题,因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之一。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
267/277 | 消费的增长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促进生产更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
268/278 | 节俭的现代意义是“俭而有度,合理消费”:1合理消费必须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和谐统一;2合理消费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享乐主义;3合理消费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很好地协调起来。 |
269/279 | 现代化的进程有赖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这两者都离不开勤劳节俭的伦理精神作为动力。 |
270/280 | 现代化的进程把生产资料的节约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现代化使人类掌握了开发和控制自然的巨大能力。现代化加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
271/281 |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方式与大众享乐主义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刻意人为地创造需求去刺激消费.不断推出种种新奇的奢侈品.使资源的浪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
272/282 | 过量的浪费己将维持人类生命的四大系统—耕地、牧场、森林、海洋做了极度的开发,使之负担过重。地球对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是有极限的,大量的资源浪费,使人类正在趋向这一极限 |
273/283 |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饱暖思邪欲”:官员腐败导致时局不稳:大众奢华贪图安逸·追求高消费享受.导致国力匮乏。 |
274/284 | 消费与浪费的区别:合理消费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从而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反对浪费是反对那些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 |
275/285 | 现代节约观已经突破了通常的资金和物质的节约,发展到空间、时间、人力运用、管理途径的节约。 |
276/286 | 奢侈是通过消费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它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
277/287 |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 |
278/288 | 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产资料的节约: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资源贫乏,必须千方百计地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一些地区为了脱贫致富,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使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趋枯竭。 |
279/289 | 人类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改造自然,毫无顾忌地开发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l为了扩大耕地而大量砍伐森林;2为了发展工业而大量开采石油;3为了获取劳动力而大量繁衍后代;4环境危机日趋产重.人类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
280/290 | 现在流行的最时髦的词语“绿色”的含义:1节约能源:2再生利用;3尽可能不影响环境的自然状态:4保护其它生命的自然生存状态。 |
281/291 | 节约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伦理精神,变成了人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1人们并不以某一物品是否属于个人的才论及节约:2合理使用资源和尽可能节约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任辑:3资源是有限的,是能够耗尽的. |
282/292 | 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优化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要求:1把“利人利己、义利兼顾”作为人生价值判断尺度;2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环境;3以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 |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