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欣赏:穿越古道西风之西夏王陵
来源:优易学  2011-7-21 18:25:1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环顾四周,陵的结构没有什么突出之处,袭用汉族皇宫模式,采取唐宋的左昭右穆葬制。可是左右阙台、四个角台、御道两侧精美的文武大臣像,甚至记有墓主生平的碑亭,都被野蛮作业的蒙古大兵平掉了。而今碎石几大块,恍见当年的气势。
  进得月城,偏西而建的土台是献殿遗址,相当于祭坛。献殿偏离中轴线向西这一点很有趣,据说元昊信佛,西夏便举国信佛,这向西应该是寄望于灵魂归入西方极乐世界。忽然想起不知在哪见过的一句“统治者的觉悟就是人民的觉悟”,不由轻笑一声。
  献殿之后才是高大的陵台,也是整座陵墓的核心所在。它残高二十多米,听说当初是八角七层的楼阁式实心建筑,我猜原貌与北京天坛相似,多出几只角便有了异族风格。今天只剩下形似圆锥的黄土堆,国外友邦说这是“中国的金字塔”,不免有些牵强。但是,夯土建筑能历经战争洗劫风雨沧桑伫立至今,显然是奇迹。只是墓室前那个巨大的塌陷告诉人们,异族的灭绝行动打扰了死者的安宁。
  这一座座夯土巨冢,便是嵬名家族曾经崛起与殒落的仅有遗证了。
  嵬名,嵬名元昊……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在默念这个名字。元昊是何种人物?这一路上到处都有他的影子,他才是西夏真正的灵魂。
  元昊和自古以来的风云领袖人物们一样,拥有出众的头脑、顽强的意志,皇族血统又赐予他良好的教育和对权力的渴望。1028年,他不辱父命突袭回鹘可汗,设计突破西凉吐蕃,赢得太子封号;4年后他成为党项首领,年仅28岁。此时西夏领土极度扩张,形成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打得天下后,元昊治国本领凸显。他既虚心学习中原政治、文化生活的先进经验,又通过秃发令、创建西夏文字、改姓嵬名(意为“青天子”)等手段,强化民族特征。一个有了尊严意识的民族是团结上进的,一个团结上进的民族必然发展壮大。我想,西夏的崛起,与元昊对民族心理的准确把握有很大关系。
  可是功成名就之后,元昊恃强自傲,沉溺于犬马声色,最要命的是,强抢貌美的太子妃没藏氏立为“新皇后”。佞臣没藏讹庞一心想篡权,他利用太子年轻血性,唆使其杀父血耻。太子在一个宁静的清晨闯进元昊寝宫,挥剑砍掉了父亲的鼻子。估计羞愤难当加上三角区失血过多,元昊第二天就死了,死法与他的戎马一生十分不相称。
  然而,这并不很抹灭他的光辉,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神,他在我心里比较真实和丰满。他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西夏开国的任务,而后人对于社会角色履行较好的人是宽容的。只能说,一旦丧失奋斗目标,不论个体还是群体,都很容易迷失。它对现世的借鉴意义在于:和平年代的社会如果不靠文明来支撑信念,不以法制约束行为,任由英雄血性和模糊的道德意识牵引,社会动荡、政权不稳的后果是必然的。西夏乃至蒙古乃至今天许多凭武力扩张的政权,都是强势的落后文明对弱势的先进文明的搬抄或侵袭,他们并没能从根本上理解先进文明的精髓,也不具备恩泽后世、引领周边的底蕴和气度,所以即使辉煌,往往也只是武力震慑下的昙花一现。不知道,元昊意气风发地站在河套平原上宣布西夏建国时,有否想到历史长河转眼就吞没了他和他的家族?
  带着对消失的文明的惆怅,品味着陌生历史带来的冲击,我走出西夏王陵。历史都是传说,精彩一些的被称作传奇,不论是传说还是传奇,都在后人的臆想推测下孕育出现实这颗果实。在我们品尽它的百般滋味后,就看见了那颗叫做未来的种子。
  旅行车渐行渐远,我回首遥望远去的陵群,却只看得见雾中水墨画一样的贺兰山连绵不绝。 考试大收集整理 。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