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欣赏:烟雨江南梦里西塘
来源:优易学  2011-7-21 18:23:5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西塘是一个江南水乡古镇,地处江、浙、沪交界处的汾湖之滨嘉迸县境内。西塘自元代起形成集散地,直到解放前,一直是杭嘉平原的重要商业集镇。镇内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著称,是一个朴实、静谧的具有浓郁水乡风韵的小镇。
  西塘,古名斜塘、胥塘,因镇东南“横亘乾巽”之六“斜塘”之谐音“西塘”而名。早在春秋战国年代, 这里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地,有“吴根越角”之称。相传,伍子胥曾在西塘帮助吴国修筑水利。
  西塘现有水乡古镇的小桥、古街、石巷,又有它独特的乡韵。西塘民居大多建于明清年代,三、五进极为平常,六、七进也不少见,且都有宅弄相连,形成“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景象。这些深宅大院“前街后河”或者“前河后街”,院宅之间又有较多的露天弄堂。据统计,全镇有长短不一的弄堂共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这些幽深窄长的小弄为西塘镇压增添了古朴与神秘。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小弄名叫“石皮弄”,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是镇上王姓家族子孙宅院之间的一条小弄。弄长68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8米宽,是一条“独行弄”。“石皮弄”是168块簿簿的石板铺成平整的弄面,石板下是排水沟。小弄两边是高高的宅墙,由于年代久远,墙面已斑驳陆离,让人沉浸在古朴的历史之中。
  石皮弄东侧的“种福堂”是目前镇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它是宋朝王渊的子孙们的宅院。相传王渊随宋康王赵构南渡时到江南。元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而定居嘉兴,后又移居到了幽静安宁的西塘镇。“种福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这幢宅院共有七进,第三进就是“种福堂”正厅,东西各有两条“备弄”。正厅对面的砖雕门楼是保存最完好的古门楼。门楼上雕刻有“兰、石、竹、菊”和“维、和、集、福”的字雕,既显示出大户大家的气派与主人的信仰,又使整个小院呈现出祥和的气氛。
  廊棚是沿街商店房屋的延伸部分,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是西塘的一大特色。以前,西塘镇的小街小路都有廊棚覆盖,使赶集买卖、行人过往没有日晒雨淋之苦。廊棚的顶有“一落水”,有“二落水”,也有过街楼。以前,西塘镇这样的廊棚大约有数千米,现在保存最好的是朝南埭、塔湾街在古代是商业闹市,这条石板路上不知直过多过名人学士、商贾农夫和行人游客。
  烧香港是西塘的一个有特色的去处,西塘人称为“港”,其实就是“巷”字加上三点水,意思是“水巷”。古镇内这样的“水巷”有几十条,比如“朱家港”、“饭箩港”、“窖匠港”、“十里港”、“来凤港”等等。“烧香港”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条长700米的小河道两边有许多寺庙,如“圣堂”、“福源宫”、“东岳庙”等等。“烧香港”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条长700米的小河道貌岸然两边有许多寺庙,如“圣堂”、“福源宫”、“东岳庙”等等,香客坐小船从这条小河到各个寺庙去进香许愿,进进出出格外热闹。龙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各种船只载着附近村民到西塘来烧香、赶庙会,这条小河道船接船,人挤人,热闹非凡。因此,小河就是名为“烧香港”。
  西塘不但有优美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元代钱塘诗人钱惟善、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都曾到西塘寻幽探古。在明代到清代的427年间,有名姓记载的进士19名、举人31名。吴江诗人柳亚子曾多次来西塘与镇上文士吟诗聚友,西塘参加南社的文人就有18人。西塘人世世代代喜爱琴棋书画、养鸟种花。而且,西塘镇民风淳朴,西塘人热情好客,无论您走进哪条小弄或是哪家小院,你都会感受到千年文化古镇那独特的文化气息。
  古镇风情
  西塘有很多特色的东西,古老建筑是历史赋予它的最好奖赏。这奖赏其实还是有些苦涩的,因为相对地来说,现在很多古老的文化能够保存下来,无非还是发展的太慢了,甚至可以说是落后了。古城镇古文化,在留下来的轨迹里,没有刻意保留的动机,江南古镇孤芳自赏地回顾着自己的辉煌。人们领略这一切时,想到的可会是该如何保存?随着社会的发展,毕竟这些真实的历史遗产只会越来越少。
  江南有特色的小镇无外乎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园林有名在于它的精致和琢磨,不过太有人为的因素,江南古镇就是江南园林的生活版。
  烟雨长廊
  长达几千米的雨廊是古镇西塘的特色。江南多雨的气候使烟雨长廊如鱼得水,更显其魅力。它不仅仅是让人们在雨中来去自由,其实也是一种江南平和的文化底蕴,当地的称呼叫“廊棚”或者是“郎棚”?传说的来历许能让今天的我们揣测它真正的含义。
  多姿古桥
  桥对于江南,犹如今天互联网上的超链接,绝不可少,江南因之而显得多姿多彩。西塘的小桥数量多,样式各异富有创意,更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在翻修以前不仅仅是古桥,更有那种拱形的水泥桥等等,忠实地反映了小镇的变迁。这一座座江南小桥是一枚又一枚的闪亮珍珠串在古镇的脖子上。
  江南小弄
  西塘有众多的弄堂,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甚至有80cm宽的小弄,有的终年不见阳光,有的仅仅是两户人家的排水沟,更多的就是当年小镇上的交通要道。这些小弄就好象一根根的网绳,将整个小镇联成了一张网,从每一点出发都可以到达任何一个地方。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