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阁]
文革前这里是观音阁,寺内供奉观世音塑像,内设浴池、净手池等,以前朝山香客必须在此沐浴净手之后方能上山进香,以显心诚,否则神不灵验。因此也请大家手下留情,别乱扔拉圾,污染佛门圣地!解放初这里有两个老人负责烧水、喂猪,寺庙叫他们“猪头”。
[真武观]
艰苦跋涉之后,终于到了武陵仙山佛道教中心——真武观。据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清圆和尚在这里开山建寺,清雍正七年重修,乾隆十八年、嘉庆三年皆补修,全部庙宇于1962年毁尽,仅存这座山门让人怅想当年寺僧几百人、隔几年一启戒坛、远近香客络绎不绝的繁盛景象。而门联:玉笋凌霄曾向瓶中靡珠露;山环皓月好泛钵里现昙花。独到的描述了这里的宏伟气魄和佛教意境。当时真武观建在这四个平台上,四周用石条延伸出去两米多,每一台都有一座木质结构的楼房,共125间。凭栏下看,深谷旷野,冥不见底。水泼窗外,瞬间成雾,触目惊心。换瓦的时候要等到大雾弥漫才敢上房捡瓦。除殿堂外,还设有经楼、厨房、客房、食堂、寝室、马房、厕所等,可供四五百人食宿。前为观音堂,供南海观音;中为正殿,供元天上帝神像,旁有西天诸神;后殿供马伏波等四个神像,是张之洞捐置的。后殿神龛后有半圆形小花园。正殿内还有冲天殿,高出正殿数米,上面置灯,夜间方圆十里皆能见光,如天上星斗。如此悬空的庙宇全国罕见,成为武陵仙山的第四奇。
说了半天,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佛教的寺庙一般称“寺、殿、刹”等,而称“宫、观”的一般是道教神宇的专称,真武观供奉的元天上帝也是道教万神之主,那么“真武观”到底是道教呢还是佛教?这个问题恰好是武陵仙山的最大的宗教特色,它是佛、道教共存,只是兴盛年代不同而也。武陵仙山原本是道教场所,到了清代,朝廷定西藏佛教为国教,于是道教日渐削弱,佛教兴盛,这里的“道观”改为“佛寺”,以至于这里在清代成了与贵州梵净山齐名的佛教圣地。
道教与佛教的信仰不同,差异明显,它鼓励人繁衍尽可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信仰玉皇大帝、紫薇等四大天神,以及城隍、灶君等;而佛教宣扬一切皆空(出家当和尚称遁入空门),说苦为主,强调“十二因缘”,信奉释迦牟尼、观音等。
全国的佛教名山中,多有佛光的出现,武陵仙山也不例外。1998年7月28日傍晚,山下的老百姓象往常一样在院中乘凉,突然有人高喊:“快看,天上有神庙”,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东南方向的空中,只见这里的空中呈现一座宏伟巨大的琼楼玉阁。楼阁飞檐挂栋,错落有致,在晚霞中显得格外金壁辉煌。年长者说很象是当年的真武观。当时有石会工委干部李应灿和黄启文在现场看到这件事。有人说这是“海市蜃楼”,有人说是武陵仙山神佛显灵,预示着将要被恢复并兴旺起来。
[三百梯]
这一片是当年真武观的菜园子,而前面是从前登山拜佛著名的三百梯,刚好三百级石阶蜿蜒而上。
[指路垭口]
好!上了三百梯,是不是有了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脱感受?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皆处在生死轮回过程中,认为是有情众生存在的三种境界。也有说是天堂、人间、地狱这上、中、下三界。而五行则是指构成万物众生的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基本元素。(稍微休息后继续前行,西路走则重点介绍连和尚坪——狮子口——苍岩岍——大水井——滑石板)
[枫林湾]
这些大树都是几百年的古枫香树,据说有一个人烧香经过这里看到一片树叶掉下来,叶面上现罗汉像。而民间传说有罗汉像的是珍贵木材沉香(檀香木),于是把草鞋挂在这棵树上作标记,以便返回时寻找这棵沉香。可回来时却看到满山遍野的枫香树上都挂着草鞋,不知哪一棵是自己做标记的那棵。沉香全身是宝,是名贵的木材。民间传说“千棵枫香必有一棵沉香”,许多人都想在这里找到那棵沉香,不知谁能有幸找到?
[双土地]
这里是当年著名的“双土地”,因为有两座精致的土地庙而得名。据说当年这两座土地神相当灵验,引得许多信众纷至沓来。争相朝拜。说起菩萨显灵的事,武陵仙山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很多啦!这里略举几例:
一、相传清末时,湘西一位妇女久婚不孕,慕武陵仙山名气远道而来求拜送子观音,回去就怀孕并顺利产下一男孩。妇女非常感激武陵仙山神灵,就带上孩子和丰盛的礼品回武陵仙山还愿。哪料在真武观烧香时,孩子不知是非,在正殿山门边拉尿。妇女认为着是对神灵的亵渎,气愤之极,竟把小孩从窗口扔了出去。真武观一峰独秀,四周绝壁,这一扔出去,小孩跌入万丈深渊,应当必死无疑。岂料妇女沉痛的回到老家跨进家门,看到孩子竟完好无损的睡在自家床上。原来武陵仙山的神佛念及该妇女心诚意至,还有小孩原本无知,便用法力把小孩护送回家了。
其二、民国时期,武陵仙山下有一个名叫苏明该的乡长,仗着一官半职到处欺行霸市,为非作歹。有一个炎热的夏天,苏明该带上几个妖艳的女人上武陵仙山避暑,在寺内大吃大喝、打情骂俏,还命寺僧为他供奉肉食,肆意的破坏佛门清规。大家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这时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雷电交加。一个发亮的火球窜入寺中,打死了苏明该的一个随从。苏明该吓得魂飞魄散,丢下身边女人跌跌撞撞逃下山去,从此再不敢上山半步。后人称赞:武陵仙山神佛明辨善恶。
其三、2001年春节前几天,对面工农村6组的黄传超打电话问候在台湾当空军教练的叔父黄存富。言谈中叔父说他在台湾样样皆好,就是视力突然下降,快看不见东西了。侄儿说武陵仙山的菩萨很灵,是不是去烧点香许个愿,求神保佑眼睛好起来?叔父表示同意并给他寄了一笔钱买贡品。在侄子上山拜神的第二天叔父打电话来问许愿没有,侄子说昨天才去,叔父说怪不得眼睛看得见了,你快去还愿吧。
以前流传着“武陵仙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的说法,事实证明既应远又应近,类似的例子多如牛毛。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无神论者知道这些情况有心理作用、身理作用以及许多巧合因素在里面,只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不能遇到什么困难都期盼神灵解难。只有依靠党和政府、自力更生才是真理!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在餐厅、商店里挂上神龛,这是不科学的。
[川祖庙]
这里曾经是川祖庙所在地,面积约50平方米,主要供奉一尊川祖菩萨,是许多信众生病许愿,病愈后便来这里烧香钱、上围布等。前面一点原有一座碑,碑联为:在生前积铜钱数串,死亡后留石头几块。
[天子殿]
前面我们已游览了“武陵八庙”的两个,香山寺为原型,真武观为遗址,现在我们到了第三个,这就是“天子殿”,它的完好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 主殿留存了下来。
天子殿是为了纪念唐玄宗赐名之恩而取,中间正殿,两边为厢房,前面为灵观殿。天子殿的和尚由真武观委派,负责香客烧香、洗脸、喝水等。解放前这里住有二个和尚。
天子殿为东西两路登武陵仙山的必经之路,所以过往香客较多,香火繁盛。正殿中塑佛主,两边塑十八罗汉,下厅立两个灵观菩萨。
刚才有朋友念“南无阿弥陀佛”,出家人也经常念这句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南无"是梵文Namo的音译,意为“把一切献给什么”或 “向什么表示敬意”。“阿弥陀佛”是指无量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南无阿弥陀佛”连起来说是指向无量佛表示敬意的意思。
今天各位就是我的无量佛,所以也发自肺腑的向大家道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好了,今天的游程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游客朋友们的光临!不周之处,敬请指正,并请谅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