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近年来,印度高校数量不断增加,2005年印度有大学378所,附属学院18064 所,教师49.2万人,在校生1400万人,毛入学率11%。“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是,通过外延扩张扩大办学规模,注重地域均衡分布,增加农村地区和边远落后地区的高校布点,增加就学机会,校际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变个别重点资助为面向全体高校,既要保障有公平的机会,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有质量的高等教育。
14所大学将达到世界一流。印度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新建30所中央大学,做到每邦有一所中央大学,并创建14所世界一流大学,增强印度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为此,印度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和能力,改革学习模式。继续实施有卓越潜力的大学、院系和中心计划。改进外部评价制度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科学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科研与教学、产业的联系。推进大学管理结构改革,加强高校高速信息网络建设。
坚持适度收费和差别收费原则。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视专业和收入水平而定,一般占到日常运行成本的5%至20%。政府承诺学生不会因经济状况而被剥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贫困学生实行低收费或奖学金政策,在办学成本较高和未来收入预期较高的工科和医学专业,学费超出参照标准的部分实行贷款,并由国家学生贷款担保机构提供担保。
加强高校教师能力建设。将现有的仅面向学院教师的52所教师进修学院和31个进修中心向所有高校教师开放,同时每所中央大学都要建立一所教师进修学院,改革培训方法,完善考核制度。
(青年人网特约作者李建忠 单位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