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阴影下在华外国留学生状况一瞥
来源:优易学  2011-8-20 19:19:0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外语书店

目前,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许多国家的政府对学校的拨款、企业给学校的赞助、捐赠都明显减少。学校财政出现困难,国际交流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很多交换项目因此被调整、延期、甚至取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持续走高的情况,客观上使一些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的成本增高,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将有2万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介绍,2008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投入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享受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可享受免交注册费、学费、实验费、实习费等费用,学校还免费提供校内住宿,他们还享受门诊医疗服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等待遇。

  除此以外,这些来华留学生每个月还可以领取一定的生活费,生活费的标准为本科生1400元,硕士生1700元,博士生2000元。根据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10年,在华的留学生当中,将有2万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

  记者从北京高教学会课题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阎静老师那里了解到,为应对金融危机,各高校从细节着手,结合本校特点,纷纷出台了应对措施或普惠政策。如: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明确表示,只要学生申请合理,即可获批缓交或分期交付学费、住宿费等,有的学校还对住宿或学费给予一定的优惠;中国中医药大学则组织学生互助,为学生增加免费教学及生活服务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投入200多万元,为在校近2000名留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一些学校为留学生提供校内勤工俭学的机会,以此缓解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北京科技大学增设了困难学生帮扶基金等,用以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经济暂时困难的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一些设有来华留学生校级或院级奖学金的院校,也充分利用本校奖学金的优势,或提高奖励力度,或增设奖学金,尽可能扩大留学生的受奖面;不少高校还积极开发新项目,寻求新的国际合作伙伴,争取更多生源。此外,各高校也安排教师随时关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疏导不良情绪,缓释危机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并对提出休、退学的学生提供帮助,鼓励他们在经济状况好转时回校继续深造。

  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可能会有变动”

  在北京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会本次912份学生问卷中,有478人希望中国政府允许留学生打工。由此不难看出,修订相关规定,尽快形成有利于吸引外国留学生的签证、打工、就业政策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邱晓平透露,“目前为止,我们规定外国留学生可以在学校勤工俭学,但是不能在社会上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政策进行调整。相关部委正在研究《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9号令),在今年初已经成立了一个修订小组,可能会有一些变动。”

  另外,业界人士也建议允许外籍人士特别是外资、合资企业中的高端人物,持工作签证进入高校学习,并建议更新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在教育投资方面,中国目前虽已建立起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等多种奖学金,但整体资金投入不算大,特别是企业奖学金项目和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还较少、较单一。业界专家认为,如果能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对捐资助学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政策上鼓励企业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投资,减少高校对政府投资的依赖,相信会收到良好的成效。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高校吸引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主要途径有4个:校际交流宣传、留学展、留学中介和口耳相传。这些宣传方式比较落后,局限性较大,从过去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还需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定制开发出专业、权威、实用、多语言的服务指南,满足海外来华留学生择校、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就高校而言,要加强与教育发达国家、世界著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考虑加大对海外华人集中地区的招生宣传,增强对3000多万海外侨民群体的吸引力。

  在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战略上,中国同样需要充分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合力。目前中国已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5所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商务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国家要积极推进,形成机制联动,使有限的资金和人物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