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2010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第一编第三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2-1 19:13:1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简单运用:

  ①《老子》的文学价值。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②《论语》的文学特点。

  《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③《墨子》的文章特点。

  《墨子》一书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其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但却有自己的特点:

  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非攻》上篇。

  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如《兼爱》。

  2.《孟子》

  识记:孟子生平及思想。

  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 (《公孙丑上》)等。

  3.《庄子》

  识记:庄子生平及思想。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理解:《庄子》简况。

  《庄子》52篇,今存33篇。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简单运用: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它的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

  综合运用:《庄子》寓言特色。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庄子》的寓言,描述了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

  一、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往往以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一些具体的形象描绘,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

  四、谐趣和讥刺横生。谐趣、讥刺,往往连珠并玉,难分彼此。如《秋水》“鸱得腐鼠”。

  4.《荀子》和《韩非子》

  识记:

  ①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②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简单运用:①《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如《劝学》、《天论》。

  二、从文学的观点看,文中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劝学》。

  ②《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说理文和寓言均很有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明切”是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犀利”是指他的理论中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

  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