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
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CCMD-3对精神分裂症的分型为:单纯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以及未定型分裂症,其他型或待分类的精神分裂症。
1、单纯型
(1)青少年起病
(2)起病缓慢
(3)持续进行性加重。
(4)表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
(5)情感逐渐淡漠、对生活学习的兴趣愈来愈减少、对亲友表现冷淡;
(6)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
(7)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一般夫幻觉和妄想;
(8)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2、青春型
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
(1)言语增多 、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零乱甚至破裂;
(2)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
(3)表情做作,扮弄鬼脸;
(4)行为幼稚、愚蠢、奇特,病人的本能活动亢进,也可有意向倒错。
3、紧张型
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
(1)紧张性木僵
(2)紧张性兴奋
4、偏执型
偏执型为精神分裂症各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
(1)起病较缓慢,起初变得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
(2)在整个病程中仍以妄想为主者占多数。病人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内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
(3)内向性症状除表现为不暴露自己的病态体验外,绝大多数病人都沉湎于幻觉或妄想体验之中,行为孤僻离群,不与周围接触,对外界不关心。
5、其他型
(1)妄想痴呆
(2)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
(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第五节 病程阶段及预后
一、精神分裂症的病程阶段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过程,传统上分三个阶段:预兆期及发病早期、活动期和残留期。
二、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具有不断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临床表现的主要形式有持续进行了和间歇发作两种。前者病程不断发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后者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缓解时,精神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也可遗留一定的病相或缺损。
第六节 分裂样精神病
一、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
二、偏执狂精神障碍
包括偏执狂、急性偏执障碍、偏执状态,感应性障碍和不典型偏执性障碍等。
1)偏执狂的诊断。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也以偏执妄想为主,但其内容荒诞且牵连较广,常见幻觉,被动观念,以及其他精神分裂症特点,晚期往往导致精神衰退,这些特征可与偏执狂区别。病期较短的病人,常为偏执状态,他们的妄想没有偏执狂那样系统化,程度也较轻,预后也较好。
三、偏执状态
1、偏执状态亦称偏执性精神病,指类似偏执狂的状态。也以妄想为主要特征,但系统性和牢固性不如偏执狂严重,而且病前人格特征不甚突出,起病多在一些事件后发生,预后较好。
第十五章 心境障碍
第一节 概述
心境障碍也叫情感性障碍、情感性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它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第二节 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
一、人格因素
克雷佩林提出环性人格者更易于患躁狂抑郁障碍。
二、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令人失望的生活事件,容易使人感到心理失衡进而绝望,对一切都失去信心和兴趣。
三、早期环境因素
1、父母被夺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儿童期由于分离或丧失导致母爱被剥夺,是成年后患抑郁障碍的易感因素。
2、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孩子关系的全面破坏,是成年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也包括重型抑郁障碍的风险因素。
四、脑血流和脑电图研究
脑电较长研究发现,双相抑郁病人两侧前额叶皮层不对称,额叶功能低下和全皮层葡萄糖代谢低下。
五、生物节律变化
人类的体温、睡眠、觉醒、内分泌、消化、代谢都有接近24小时的生理节律。
六、神经递质研究
当情绪冲动,波动也很大时,5-羟色胺的水平很低。这可能是因为5-羟色胺在对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调节上起主要作用的缘故。当5-羟色胺的水平很低时,其他神经递质便获得较大范围浮动的机会,从而极易失控,由此导致情绪失调,即谓“许可假说”。
七、遗传学研究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抑郁综合症
1、抑郁综合症主要的特点
(1)情绪低落;
(2)负性思维;
(3)高兴不起来;
(4)精力下降;
(5)迟缓。
2、焦虑
3、兴趣丧失
4、精力丧失
5、自我评价低
6、精神运动迟滞
7、自杀观念和行为
8、抑郁心境昼重夜轻
9、躯体或生物学症状
10、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的其临床变异型
(1)激越性抑郁
(2)迟滞性抑郁
(3)抑郁性木僵
(4)非典型性抑郁
(5)短暂复发性抑郁
二、躁狂综合症
1、躁狂综合症的核心特征
(1)活动过多;
(2)心境高涨或易激惹;
(3)自命不凡
2、心境
3、外表和行为
4、言语与思维
5、感知障碍
6、其他表现
第四节 病程和预后
一、预后因素
对未来病程的最好预测指标是既往发作史。显然,既往有过多次发作的病人,复发的风险也要高得多。其他预示复发风险高的因素有:
(1)双相障碍;
(2)社会支持不良;
(3)躯体健康状况差;
(4)伴有物质误用;
(5)伴有人格障碍;
(6)高的神经质特质。
对很多病人而言,抑郁最好被理解为慢性复发性障碍,需要综合性的长期治疗。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