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政策评估的作用: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的认识基础;4) 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5)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公共政策评估分类:从活动形式上分正式评估、非正式评估。从评估机构在活动中的地位分内部评估、外部评估。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分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政策效果的内涵包括:1)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2)政策非预期影响;3)与政策行为相关的环境的变化;4)投入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政策评估三个阶段: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和评估总结阶段。
政策评估既要设立价值标准,也须设立实事标准。
政策评估实事标准包括:1)政策效率;2)政策效能; 3) 政策效益;4) 回应的充分性;5)执行力。
政策评估价值标准包括: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健康发展;3)社会公正。
政策评估系统五个要素: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或取不易;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过程对比法: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评估采取前后的分析方法。
前后分析方法包括:“始-终”、“始-中”对比及“有-无”对比。“始-终”对比分析进一步划分为:1)“前-后”对比法;2)“投射-实施后”对比法;3)“控制对象-试验对象”对比法;
价值分析:是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
价值分析法的内涵: 1)价值分析法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或取政策方案所能达到的最大功能;2)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3)价值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充分调动政策研究、制定、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地提高政策的价值功能。
公共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和称,它由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等功能活动所组成。
政策监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使预定的政策效果最大化。
政策监控的主要表现形式: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4)政党对政策的监控。5)利益集团对政党的监控。6)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政策监督是指政策监控主体以一定的制度、法规为依据,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总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政策监督由那几个方面构成: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2)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3)纪检、检查部门;4)审计、统计部门;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等。
政策监督的内容:1)对政策制定的监督;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
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行为。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可以比较预期政策绩效与实际政策绩效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制定纠偏措施务求接近于达到乃至完全达到既定政策目标。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