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2009年自考公共政策重点复习资料: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来源:优易学 2011-6-23 17:52:5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问题范围最大.公共政策问题范围最小.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1.客观的社会事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1从国内和国际的视角看;2.从客观和主观的视角看.
  公共问题的分析方法: (1).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包括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和边界估计.(2).多角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系统的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问题办法的分析方法,包括个人角度,组织角度,技术角度.(3).类别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包括五项原则,即实质的相关性,穷尽性,相互排斥性,一致性和层次分明性.(4).原因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5).类比分析法,是旨在从类似的问题确认中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人的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和想象类比.(6).头脑风暴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包括组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和意见排序几个阶段.(7).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理论假设创造性的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包括确定厉害关系人,呈现假设,评比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几个阶段.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它包括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系统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本质上是由较抽象的项目组成,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整个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发生或提出阶段;所体现出来的都是众说纷纭的特点。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本质上是由一些较具体的项目组成;处于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主旨在于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种种事实.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1)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受到密切注意;(2)至少也必须为社会大众所察觉,大多数人均认为有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3)这些问题必须是人们共同认为属于政府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应于适当注意的.
  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首先,与上述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其次,社群的价值规范和制度程序上的限制;最后,与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有一定关系.
  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 1)外在创始模型;(2)动员模型;(3)内在创始模型.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