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在U—V分析中,V表示_______。
A.职业空缺;
B.就业;
C.失业。
27.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_______。
A.隐性失业;
B.显性失业;
C.劳动力滞存。
28.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_______。
A.中间成本;
B.间接成本;
C.直接成本。
29.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_______。
A.内部成本;
B.私人成本;
C.社会成本。
30.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_______指标。
A.土地垦殖面积;
B.土地复种面积;
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31.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_______之商。
A.股价指数;
B.物价指数;
C.比价指数。
32.福利分配是工资的_______。
A.转化形式;
B.实物支付形式;
C.延期支付形式。
3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_______所决定的.
A.计时性;
B.计件性;
C.本质属性。
34._______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歇尔。
35.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_______。
A.股权薪酬帛;
B.劳动股权制;
C.借贷购股制。
36.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_______。
A.按资产分配原则;
B.按资金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原则。
37.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_______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
A.税前利润;
B.税后利润;
C.利润总额。
38.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_______。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B.西方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39.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_______。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
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
40.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_______。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
B.供不应求,工资下浮;
C.工资上升,需求增加。
41.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_______。
A.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
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
C.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
42.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假设是_______。
A.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B.产品不同质;
C.工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效率。
43.凯恩斯增加就业的对策是_______。
A.启动价格调节作用;
B.节制消费的政策;
C.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44.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_______。
A.能够转让和继承;
B.不能静态货币计量;
C.人的消费能力。
45.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_______。
A.两种投资的边际收益均等程度不同;
B.两种成本的内部经济性不同;
C.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
46.公共部分就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A.目标为市场价值最大化;
B.目标为外部效益最大化;
C.目标为公共服务最大化。
47.劳动力市场是指_______。
A.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B.买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C.卖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48.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的涵义是指_______。
A.完全无弹性;
B.完全有弹性;
C.单位弹性
49.从基尼系数看,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点是指_______。
A.J=0;
B.J=0.4;
C.J=1。
50.劳动力市场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
A.男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
B.女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
C.男性工资水平高于女性工资水平。
51.供给学派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
A.赞同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
B.否定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
C.实施最低工资制会降低失业率。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