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新闻法规研究
课程代码:0694
第一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新闻立法:必要与可能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新闻法制的历史进程及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闻事业,从宏观与微观等角
度分析新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闻事业(一般)
理解:①中国法制的历史进程
②新闻事业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③法制建设对新闻事业的客观要求
(二)新闻立法的必要性(重点)
应用:阐述我国新闻立法的必要性。
(三)新闻法的可能性(重点)
应用:阐述我国新闻立法的可能性
第二章 新闻立法的历史发展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西方国家新闻法规的相关内容及我国新闻史上古代、近现代新闻法,了解八十年代以后至今,我国新闻立法从建议到组织起草的过程。明确新闻自律与新闻立法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西方新闻法概述(重点)
理解:①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
②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国家主要新闻法规简介(次重点)
理解:①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
②法国《出版自由法》主要内容
③美国《诽谤法》主要内容
④瑞典《出版自由法》主要内容
⑤葡萄牙《新闻法》主要内容
(三)中国新闻史上的新闻立法(次重点)
理解:①中国古代的新闻检查制度
②中国近现代的新闻立法过程
(四)新中国的新闻立法(重点)
理解:新闻立法涉及的主要内容
(五)新闻自律(重点)
识记:新闻自律的本质
理解:①世界各国新闻自律的产生和发展
②我国新闻自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应用:阐述新闻自律在新闻立法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新闻自律与新闻立法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章 我国的新闻法律关系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及主体、客体的含义,明确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我国的新闻法律关系,法律的概念(重点)
识记:①法律关系的概念
②新闻法的概念
③新闻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重点)
识记:①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
②新闻法律关系主体含义
理解: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特点
(三)新闻法律关系的客体(重点)
识记:①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概念
②新闻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理解:新闻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
(四)新闻法律关系的内容(一般)
识记:①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
②权利的概念
③义务的概念
理解:①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各项权利
②新闻法律关系主体间相互义务关系
第四章 新闻记者的权利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新闻记者各方面的权利,真正做到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新闻记者的正当权利。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新闻记者的宪法权利(次重点)
理解:根据《宪法》的规定,记者具有哪些权利
(二)新闻记者的社会权利(重点)
识记:知情权的含义
理解:①衡量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
②我国新闻自由的特征
③阐释新闻记者应当享有知情权及如何认真履行知情权
(三)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重点)
理解: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指哪些权利。
(四)新闻记者的个体权利(次重点)
理解:新闻记者的个体权利指哪些权利
(五)新闻记者的权利必须得到保护(一般)
理解:新闻记者如何维护正当权利
第五章 新闻记者的义务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新闻记者多方面的义务,做到认真履行义务、使权利与义务有机地统一。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新闻记者的宪法义务(重点)
理解:根据《宪法》的规定,记者具有哪些义务
(二)新闻记者的社会义务(一般)
理解:新闻记者的社会义务指哪些义务
(三)新闻记者的职业义务(重点)
理解: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四)新闻记者的个体义务(一般)
理解:新闻记者如何认真履行个体义务
第六章 秘密采访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新闻采访中的秘密采访理论,明确秘密采访既涉及法律问题,也涉及道德问题,应在实践中正确运用秘密采访手段,实现舆论监督的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秘密采访及其意义(次重点)
识记:秘密采访的概念
理解:秘密采访的意义
应用:分析秘密采访是否符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边法准则》的有关规定
(二)秘密采访的适用范围(次重点)
应用:如何正确运用秘密采访手段
(三)秘密采访的禁区(重点)
理解:①相关法律如何约束秘密采访
②对秘密采访的特殊要求是什么
第七章 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及著作权的内容,明确新闻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主体(重点)
识记:①著作权的概念
②著作权的内容
理解:①著作权的特征
②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③《著作权法》规定职务作品著作权利归属及限制
④委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二)新闻作品著作权的客体(重点)
识记:著作权客体的概念
理解:①著作权客体的构成要件
②新闻作品的主要形式
③“时事新闻”与“新闻作品”的区别
④“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
⑤了解《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
⑥《著作权法》对著作权利的限制
(三)职务作品、委托作品和主动投稿作品(次重点)
识记:合理使用的概念
理解:①新闻记者职务行为创作的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②如何认定“合理使用”
③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限制
(四)侵犯作品著作权及其法律责任(次重点)
理解:①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