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外国文化史
课程代码:028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外国文化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专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以西方文化史为主,兼及部分对西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东方文化知识的介绍,熔知识性、理论性和学养性为一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类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史的发展脉络,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特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宗教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信仰特点、文学艺术思潮的嬗变以及不同时代各个领域的杰出文化人物及其代表性作品。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有二:一是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了解和掌握重要的概念、思潮、理论和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补足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谱系;二是提高学生的总体文化素养,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从而服务于本专业培养高素质公关人才的最终目的。因此,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特点,注意将文化史发展的纵向线索与各个时期文化成就的横向阐述相结合,特别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注意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自己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另外,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最后,附有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和学习深度的《参考书目》,以备学生进一步学习之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具有三个层面上的关系:第一,它与《中国文化史》课程构成对应的姊妹关系,学生可以在学习本课程时有意识地与《中国文化史》课程相互比较,更好地认识中西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径和特征,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文化学的宽阔视野。第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掌握了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内涵,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在对外交往和国内外经济文化往来中,利用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特点的优势,做好文化传播领域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第三,本课程具有总体上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精神气质、文化品格的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与其他课程一道,对塑造本系学生作为优秀传播从业人员的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引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今中外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表述,掌握什么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和“狭
义的文化“概念,了解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有关文化史研究的主要代表作都有哪些、作者为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文化”(一般)
识记:“文化”一词的来源;各种关于文化的定义和表述。
理解:“狭义文化”概念与“广义文化”概念
(二)关于文化史(一般)
识记:文化研究主要关注的对象;不同时代重要文化史学者及其代表性著作。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与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各种理论和科学研究在这一领域的认识过程;掌握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掌握人类多源论的基本内涵;熟悉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和文化创造;掌握原始社会由血缘家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到私有制的产生与村落的形成的社会化发展进程;理解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两次人类历史上的大分工,以及原始宗教的特点、文字的产生和原始艺术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类的起源与原始文化(次重点)
识记:神创论;腊玛古猿;美丽的“露茜”;能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起源的关系;人种的形成与不同语言体系的出现。
应用: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假说。人类发祥地多源论。
(二)石器文化(一般)
识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时期代表性的石制工具和火的使用;直立人的采集和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时期尼安德特人加工石器的方法和狩猎方法。欧洲穆斯特文化遗址的代表性石器;中国丁村人的代表性石器。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发明的技术创新成果;复合型工具和武器的传播。中石器时代技术飞跃发展的主要标志;对狗的驯养。新石器时代的革命性事件;人类开始定居生活;陶器的开始使用。
理解:美国考古和文化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名著《古代社会》中对人类社会发
展史划分的三个阶段及其具体含义。
(三)社会化历程(重点)
识记: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类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化的进程;原始群与血缘家族的关系;摩尔根根据什么提出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理解: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父系氏族公社的特征
应用:私有制的产生和村落的出现;城市的产生
(四)原始宗教与人类的认识方式(一般)
识记:语言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使原始人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原始人思维的特点。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最初开始了对原始思维的自觉探索;原始宗教首先是一种仪式;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的原始宗教的实质和思想基础;巫术。
理解:原始宗教的内涵
应用:科学认知的初萌;文字的演变
(五)原始语言与原始艺术(一般)
识记:原始语言产生的历史时间(有声语言、手势语言);原始艺术高峰的代表是岩画;法国拉斯科洞窟艺术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原始“维纳斯”;复活节岛石雕巨人像;目前所知最早的乐器;原始装饰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理解:原始人创造壁画和岩画的动机与目的
第二章 古代地中海文化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古国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进程(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化、古巴比伦文化、新巴比伦文化、赫梯文化、亚述文化;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化;古代迦南地区的希伯来文化),掌握各种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理解这一文化圈作为世界文明摇篮之一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早期人类文明的集中地;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包括的地区范围;该地区文明发生的时间。
(一)美索不达米亚与两河流域文化(次重点)
识记:西亚的两条著名的大河;美索不达米亚的含义与地理范围;最早定居这里的是“欧贝德人”;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文化的先驱者和最早的创造者;苏美尔人创 建的主要城邦有哪些:“楔形文字”;《乌尔纳姆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史诗:“空中花园”;赫梯人的战车;尼尼微图书馆。
理解:神庙在苏美尔人城邦中的地位;苏美尔人的科学艺术成就;古巴比伦人的史诗《吉尔伽美仕》的主要内容和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成就。
应用:苏美尔人宗教的演变;苏美尔人在文字上的贡献及其意义;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二)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流域文化(次重点)
识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埃及的形象比喻;上埃及和下埃及;法老时代经历了31个王朝;古代埃及史分为早王朝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三个大的阶段;奥西里斯神崇拜;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孟菲斯风格”;腓尼基人的字母对其他民族字母表的影响;埃及《亡灵书》和其他文学作品;埃及人的天狼星历法和其他科学成就。
理解:《亡灵书》;古埃及人在科学测量方面的成就;古埃及文化的影响。
(三)古代迦南与希伯来文化(重点)
识记:希伯来人是以色列人的祖先,希伯来文化是指由古代希伯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流着牛奶和蜜”的地方指的是古代的迦南地区:“弥赛亚”;希伯来《圣经》分为三个部分24卷,基督教称之为“《旧约》”,基督教《旧约》分为四个部分39卷;《次经》、《伪经》、《死海古卷》、《塔木德》;上帝创世、亚当和夏娃、大洪水、巴别塔等神话故事记载在《创世记》中;《诗篇》是《旧约》中最大的诗歌集,共150篇诗歌;《雅歌》是世界上最优美的爱情诗篇之一;《约伯记》是《旧约》中惟一的一部哲理剧;《路得记》和《以斯帖记》是《旧约》中的小说;希伯来民族的律法集中体现在《摩西五经》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接受了犹太教的某些观念和教义。
理解:基督教《旧约》四大部分的内容;希伯来律法。
应用:希伯来文学的主要成就;希伯来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掌握不同时期古希腊文化的特征和内涵,理解其各个阶段上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的思想建树、创作成就和科学贡献,领会古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深远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母;古希腊人对政治民主和思想自由、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推崇,对世俗和宗教权威的态度和理性主义精神;马克思对希腊文化的评价。
(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一般)
识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也称爱琴文明;在《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就有关于克里特和迈锡尼的记载;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和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的贡献;克诺索斯王国是克里特岛的盟主,其最伟大的君王是米诺斯:“蛋壳陶”;克里特人的王宫建筑;线形文字;迈锡尼著名的“狮子门”;多利安人南下。
(二)荷马时代(重点)
识记: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被称为古希腊历史上的 “荷马时代”或“黑暗时代”;军事首领“巴赛勒斯”;多利安人带来铁器;古希腊人信仰宗教但无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专业祭司阶层的存在;荷马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荷马史诗》的最终完成不早于公元前750年;《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部分。
理解:荷马时代古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荷马史诗》的成书过程;《荷马史诗》的古希腊社会中的地位。
应用:《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
(三)希腊城邦制度(次重点)
识记:古希腊城邦出现的时间在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建立起民主政治;城邦居民按照政治地位分为三类:“陶片放逐法”;希腊-波斯战争与雅典-斯巴达战争。
理解:城邦与城邦公民;雅典城邦民主与选带意义上的民主的不同。
应用:希腊城邦制度在经济、政治以及城邦之间关系上的主要特征;希腊城邦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对希腊文化的影响。
(四)古典希腊时代的文化成就(重点)
识记:马克思关于希腊神话的论述;奥林帕斯神系的主要神祗:“神人同形同性”;命运观念。奥林匹克运动会;泛雅典娜节;德尔菲敬奉阿波罗的运动会。希腊戏剧;酒神狄奥尼索斯祭祀;悲剧诗人埃思库罗斯及其代表作;索福克勒斯及其代表作;欧里庇德斯及其代表作;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及其代表作;伊索寓言;抒情诗人萨福与品达罗斯。希腊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与巴门尼德;德谟克里特;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及其代表作;修昔底德及其代表作。帕特农神庙;多利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雕塑家菲狄亚斯和米隆。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理解:希腊悲剧的起源;古希腊两大史学家的成就;希腊艺术的特征;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数学贡献。
应用:希腊神话与宗教;古希腊三位悲剧作家的创作成就;米利都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和成就。
(五)后期希腊文化(次重点)
识记: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为马其顿-希腊王国、塞琉古王国和
托勒密王国。被称为“希腊化时代的哥白尼”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库斯以及托勒密;几何学家欧几里德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地理学家艾拉托色尼;生理学和医学家赫罗菲鲁斯和厄拉西斯特拉图斯。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俄尔甫斯崇拜和伊洛西斯崇拜;索罗亚斯德教与密特拉教。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田园诗创始人提奥克里图斯。《垂死的高卢人》与《拉奥孔群像》。
理解:希腊化;希腊化时代几何学和物理学的主要成就;希腊化时代科学成就的原因;犬儒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主张;希腊化时代田园诗的特点和影响;希腊化时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应用: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哲学的主要观点;希腊化时代宗教的特点。
第四章 古代罗马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了解古罗马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把握罗马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的特征,重点掌握罗马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理解雄浑、崇高的罗马式审美风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罗马的兴起和历史发展进程(一般)
识记:拉丁人;伊达拉里亚人;塞尔维乌斯;共和政体的建立是罗马国家历史的开始;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从屋大维时代到马可。奥勒留时代的两个世纪里,是罗马最辉煌昌盛的时期;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的去世,标志着罗马辉煌时代的结束和混乱、衰败的开始;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并将此城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59年,狄奥多西皇帝将帝国一分为二交由自己的两个儿子统治,出现了东西两个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后来也称“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罗马的政体与法律体系(次重点)
识记:罗马最初的政体是王权政体;共和国时期,是具有分权特征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权力机关由执政官、公民大会和元老院三方分享。《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组成的三个部分;《查士丁尼法典》。
应用:《十二铜表法》的形成背景、特点和意义;罗马法的基本构成和原则。
(三)罗马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重点)
识记:罗马文学是在继承和模仿希腊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的主神、美神和其他神祗的名字;戏剧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及其代表作;散文家西塞罗、著名诗人维吉尔及其代表作;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及其代表作以及“寓教于乐”的观点。罗马万神殿;凯旋门;罗马竞技场;《奥古斯都立像》。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西塞罗;马可。奥勒留;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哲学家普罗提诺。罗马三大史学家萨鲁斯特、李维和塔西佗;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斯韦东尼阿斯的《罗马十二恺撒传》;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罗马教育家昆提连的《雄辩术原理》。老普林尼的百科全书式巨著《自然史》;罗马三大农学家迦图、瓦罗和科鲁美拉。医学家盖伦。
理解:新柏拉图主义
应用:罗马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
(四)雄浑崇高的罗马式审美风格(重点)
应用:雄浑崇高的审美风格与罗马精神内涵的关系
第五章 中世纪西方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了解中世纪西方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基督教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掌握中世纪西方各个领域的主要文化成就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公元476年是欧洲中世纪的开端;西欧各国的疆域和民族文化在中世纪大致形成。
(一)中世纪西方社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一般)
识记: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分为产生、发展和衰落三个阶段;5世纪到10世纪初期,是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开始的二三百年,可以形容为“黑暗时代”;11世纪到13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14世纪后,欧洲进入封建制度的衰落期。
(二)基督教及其在中世纪西方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
识记: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区、创始人;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分为《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两个部分,也称《新旧约全书》。
理解:“旧约”与“新约》
应用:基督教精神的内涵;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方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中世纪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重点)
识记:中世纪文学的四大主要类型;各个类型的主要代表作品。中世纪教堂建筑的两种主要风格及其代表性建筑,中世纪绘画的主要题材;音乐记谱法与复调音乐;中世纪基督教两大神学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及其代表作品。大学的兴起和最初的大学。
理解:中古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罗马式风格教堂和哥特式风格教堂。
应用:但丁的创作;奥古斯丁的主要思想;阿奎那的主要思想
(四)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成就与基督教会东西大分裂(次重点)
识记:拜占庭帝国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帝国之一。拜占庭的镶嵌画与细密画。东西方教会的两大中心罗马和君士坦丁堡;1054年东西方教会的分裂真正开始。
应用:拜占廷帝国的文化成就;基督教会东西大分裂的原因。
(五)十字军东征及其后果(次重点)
识记: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十字军东征一共8次;1289年,教廷派在叙利亚传教的传教士带信函取道海路到中国觐见元朝大汗,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相互了解。
应用:十字军东征的后果及影响。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