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讯 | 报考指南 | 数学 | 语文 | 英语 | 逻辑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综合辅导 | 考试心得 | 简章
 热门搜索:名师讲解 权威考题 免费试听 网校辅导 报考指南
《青年人网2008年GCT工程硕士考试语文资料全集》第一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2-6 17:38:0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1.6. 近现代史(1840年—至今)

  1.6.1. 知识体系

  1.旧民主主义革命。

  (1)19世纪40—70年代。

  1)西方国家的侵略活动。
  ①19世纪40至5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a.中英鸦片战争。19世纪上半期,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获得工业生产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加紧对外扩张。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于1840年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了中英鸦片战争。战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4年,英、法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和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英法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扩大了在华的侵略特权。沙俄趁机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②19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和加剧。
  a.政治:侵略势力的深入与干涉中国内政外交。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一系列政治特权,并将其侵略势力伸展到内地和沿海通商口岸地区。1861午后,随着外国公使进京、总理衙门的设立,西方国家开始干涉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不断在边疆地区制造危机,蚕食我国的边疆领土,扩大侵略势力。
  b.经济:经济侵略的加剧与对中国经济控制的开始。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发展到沿海全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总理衙门设立后,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和经济特权的获得便利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不断加剧,并开始控制中国的经济,逐步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

  2)中国社会的变化。
  ①传统社会结构的初步解体与半殖民地程度的发展。
  a.19世纪40至50年代:西方侵略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与社会状况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性质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b.19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国家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政治上,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总理衙门的设立使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外国势力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活动。在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的范围扩大;外国势力开始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等经济主权;中国经济被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独立地位进一步丧失。
  ②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与统治集团的分化。
  a.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盲目排斥西方事物。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西方国家采取妥协政策。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
  b.清政府统治集团的分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摆脱统治危机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化。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为清政府的内外政策调整提供了基础。
  ③中国社会近代化新因素的产生
  a.经济:中国近代工业出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使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19世纪60、70年代,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商办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b.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诞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其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这一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的双重特点。19世纪40、50年代,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出现,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首先在外商企业中诞生,19世纪60年代后。无产阶级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近代工业中得到发展。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近代社会中的先进阶级,但在刚刚诞生时人数较少,其斗争尚处于自发斗争阶段。
  c.思想文化:中国近代新思潮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打破了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陈腐观念。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随着西方事物的传人,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早期维新思想。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这些主张为后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提供了理论借鉴。

  3)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与抗争
  ①地主阶级先进分子的探索。
  a.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侵略,使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b.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开展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在客观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②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的形式组织反清斗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太平天国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革命纲领,并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壮大了革命力量,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天国政权颁布了洪仁制定的《资政新篇》,表达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经历了十四年的斗争后最终失败,为后人的斗争留下了经验、教训。

  (2)19世纪80年代—1919年。

  1)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
  ①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帝国主义国家为变中国周边地区为殖民地,先后发动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在战争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再次暴露。导致战争最后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法新约》和中日《马关条约》这些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00年,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各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②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经济上加紧商品输出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和矿权、争相开设工厂等方式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竞争。通过这些方式。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势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政治上,帝国主义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方式直接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③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为了分享在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侵略利益,于1899年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美国的要求被列强接受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增长,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④扶植代理人。从20世纪初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开始采用扶植代理人的方式维护在华侵略权益,加紧对华控制权的争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转而扶植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作为侵华工具。“一战”期间,英美和日本帝国主义分别扶植各派军阀进行混战,维持和扩大在华侵略势力,展开对华控制权的争夺,在此期间,日本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几乎独霸中国。

  2)中国社会的变化。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一方面扶植北洋军阀维护其在华利益,另一方面利用中国政局动荡的时机,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蚕食和侵略,其中以英、俄最为突出,日本则利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扩大侵略势力,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②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和统治的结束。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以光绪帝为首的一部分官僚发动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挽救统治危机,因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归于失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克服统治危机和维护专制统治,于20世纪初实施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最终失败,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清政府陷于政治上的孤立。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③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军阀割据的形成。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建立起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对内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以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延续。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使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世纪末,由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进行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提供了社会基础。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发展,掀起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时的发展。
  ⑤近代新思潮的发展。19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近代文化得到发展。进入90年代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大力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1901年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启蒙思想为武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在此期间,以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方著作介绍“西学”,开扩了中国人的眼界。梁启超借鉴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提出“史学革命”的口号,促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用西方的启蒙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转变为宣传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3)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和抗争。
  ①中国农民阶级掀起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各种矛盾尖锐的山东地区首先爆发了义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势力,但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倾向,反映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900年后,义和团运动发展到直隶地区,冲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挽救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进行了思想准备。1895年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维新变法运动进入“百日维新”的高潮阶段,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法令,对旧制度进行了改革。但由于顽固派的破坏、阻挠和维新派力量的软弱,戊戌政变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维新变法运动作为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产生了重大作用。
  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斗争。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提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标志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1901至1905年,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清政府统治的腐朽进一步暴露,全国反清斗争发展,四川的“保路运动”直接促成了革命条件的成熟。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等重要法令,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破坏下,辛亥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失败。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度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因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力量的软弱、涣散,这些斗争最终失败。
  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继续用封建思想维护其反动统治。“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西方启蒙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口号下,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对封建思想,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发起了中国近代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传播了西方近代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斗争的发展。但前期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脱离群众、全盘西化的局限,对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转向宣传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