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教育局多措并举构筑校园安全防护墙
来源:优易学  2014-1-22 14:03:03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目前,衢州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145所,在校学生(幼儿)373892人,教职工25641人(专任教师22333人)。为做好全市近40万师生的安全工作,市教育局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平台,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有效地防范了各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了全市学校安全稳定。据统计,我市2013年非正常死亡学生数11人,比去年减少了7人,是近几年来(10年30人、11年32人、12年18人)死亡学生最少的一年,与上年同比下降了近40%,衢州二中被评为“全国平安和谐示范学校”。一年来,《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平安校园杂志》等媒体对我市校园安全工作的做法进行报道,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做法有:
    一、创新举措、强化责任,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台账,摸清隐患。该市积极探索实施学校安全隐患台帐建设工作。在全面深入地进行学校及周边安全排查的基础上,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依据安全隐患整治责任主体进行科学分类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并将学校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逐级上报,再由各级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安全隐患整治责任主体以抄告单形式责成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整治。据统计,2013年全市检查发现学校存有安全隐患123处,其中校舍设施类49处,安全制度管理类13处,安全教育类6处,校园周边安全管理类33处,其它类22处。二是分类管理,强力整改。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管理,实行校镇(乡)、县、市三级管理制度,逐级下发《学校安全隐患整改报告单》和《县(市、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抄告单》,并定期跟踪责任部门整改情况并列入年终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考评。近一年来,全市共向各级各类学校、学校安全整改责任主体发出“整改通知书”123份,编发“责任落实抄告单”57份,已收回《学校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单》120份,全市共有117处学校安全隐患已经得到了及时整治。三是暗访通报,落实责任。建立“月暗访、季讲评、年评比”的工作机制。市教育局组织暗访组,对辖区内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随机抽取,不打招呼,注重证据。检查从组织领导、依规操作、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暗访。检查组及时编发暗访检查通报,督促解决存在问题并将暗访检查情况作为年终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局直属学校安全工作考核重要依据。截至日前,共编发暗访检查通报17期,其中食品安全类3期,消防设施类2期,校车及校舍类12期。
  二、加强教育、创新机制,增强校园安全防控实效。
  一是做实师生安全教育。该市各校坚持安全教育“四进”,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场地、师资、技能“六落实”,免费发放安全教育教材20000多册。投资5万元在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兴建消防实践基地。二是追求安全演练实效。先后组织开展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踩踏事故应急预案”、“流行病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等多种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内容包括应急避险演练、紧急疏散演练、消防灭火演练、自救互救演练和灾后心理辅导演练。部分学校还邀请医护人员向师生演示骨折、烧烫伤及人工呼吸方面的操作技能。截至目前,全市学校共开展各级各类安全演练80余场。三是创新矛盾调解机制。市教育局实施信访接待日制度,重视初信、初访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和萌芽状态。联合司法部门首创校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校调会”),主要负责调处市本级学校校园矛盾纠纷。目前,市校调会已接待来访8起,其中调结3起,正在调解2起,答复咨询3起。
  三、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防范基础条件,夯实基础。加大校园安全“三防”设施建设,近三年,全市共投入7000万元用于“三防”建设,共安装视频监控系统645套,配备校园保安1333名,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基本实现技防设施全覆盖。今年,该市教育部门再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本级学校的安全防护,针对规模较小、安保力量薄弱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大力推行安全工作“十个一”措施。同时,深化警校合作,推广“校园警务室”模式,提升校园安保能力。二是消除校园周边盲区,净化环境。教育局联合辖区公安、城管等部门及包保责任单位对73家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多次拉网式安全排查,查收书摊不良读物200余册、关停距校园200米内的娱乐场所、综合治理网吧、游戏室等共计7处。各街办成立联防协管队伍,学校组建党员教师义务巡逻队、家长护校队,形成了专群结合、内外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三是推动社会管理参与,关注源头。该市通过“四结合”“三突出”,将社会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即将校园安全工作与矛盾纠纷大排查、家访促和谐、社会矛盾化解集中行动、和谐小区创建相结合,给予遇到困难的人更多关爱,给予性格偏执的人员更多疏导,给予精神疾病患者必要的救治和管理,从源头上消除了校园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