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正文
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
来源:优易学  2010-1-25 11:27:2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内容概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新金融时代,国际银行业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银行业并购事件层出不穷,数量之多,斥资之巨,规模之大.形成了席卷全球的银行并购浪潮,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国际银行业的"超级巨无霸"式的金融机构.打破了对银行业经营地域的限制和分业管制,实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混合经营,反映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步向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企业,其整合和购并的动因和目标是多元化,购并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给予支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出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做法和建议:进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内部整合;进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之间的并购;进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之间的并购;进行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的并购;进行银行业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并购.

  一,国内外银行业的购并概况介绍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上金融衍生工具剧增,使各国银行业经营风险日益増大,竞争趋于白热化.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呈现出并购的发展趋势.如: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并购案(1996年),大通银行与化学银行并购案(1996年)以及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并购案(1997年)都曾轰动一时.1998年4月先后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达成合并协议,组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随后全美排名第五的美洲银行又与排名第三的国民银行合并,与此同时,第一银行又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成为美国第五大银行.1999年8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合并后,成为1999年全球资产排名第一的银行.2000年9月大通集团与摩根财团合并.2002年5月花旗银行同墨西哥国民银行合并.据统计,80年代全球的银行并购案只有1000件左右,总金额约500亿美元;而1995年,世界金融业并购案多达4100件,涉及的金额达2500亿美元;1996年,金融业并购案比1995年又增加100多件;1998年,全世界的公司并购价值达2.4万亿美元,银行业在并购交易额中占第一位.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经济衰退,更加促使银行加大并购的力度,以消化风险.今年世界前25位的银行总资产占"theTop1000"的38.7%,比去年同一数据的32.8%有较大幅度增长,更远超过90年代30%这一平均水平.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在排名前25家大银行中,有10家涉及并购,通过上述案例,预示着世界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的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

  (一)商业银行业发展的全能化

  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专业化向全能化(综合性)银行发展.美国是从单一功能银行走向全能式银行的典范.以往美国对商业银行的管制最为严厉,管制的方式包括对银行利率进行限制的《Q条例》,限制银行跨地区设置分支机构的《麦克法登法》,以及限制银行经营范围的《格拉斯——斯蒂尔法》等.金融管制的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稳定,但它却是以牺牲银行的效率和竞争力为代价的.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各国政府为了使本国的银行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从7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纷纷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美国1999年11月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法案旨在取消商业银行,证券业和保险业混合经营的法律限制,并在事实上允许商业银行进行全能经营.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将这一趋势推向高峰.合并后成立的花旗集团不仅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而且还从事投资银行,基金管理,保险等多项业务,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成为类似欧洲全能银行性质的银行.2002年9月大通集团与摩根财团合并.总而言之,凡是客户需要的,商业银行一概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超级市场"或"金融百货公司".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水平与国外银行存在差距,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大量开办中间业务起步晚,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发展慢,规模小,收入少,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至8%之间,另一方面,中间业务品种少,范围窄,科技含量低,主要集中在结算,代收代付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业务等高科技,高收益,功能全的中间业务很少.在对银行的优质客户和优质资产的综合化服务水平上与外资银行有差距.

  (二)商业银行业发展的规模化

  商业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规模经济的依赖.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普遍认识到,银行的规模对其竞争的成败至关重要.

  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巨型合并案不断,超级银行不断产生,大大改变了世界银行业的整体格局.发达国家中,少数大银行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例如:美国两大金融公司在花旗银行和旅行者公司合并组成花旗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资产总额达7000亿美元.银行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在世界信用卡市场上名列前茅.再如日本的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后,使其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达到优势互补,其国际业务的收益占所有日本银行的国际业务收益的30%.出现了一批超级商业银行,使银行业正向世界范围内集中和垄断,出现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

  银行是一种规模效益很强的经济组织.银行规模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安全度越高,在国际化的拓展中更能占据竞争优势.美国银行业正是抓住了世界金融市场发展的机遇,加快金融并购,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全球金融业版图扩张竞争中抢先一步,占据有利地位,长久地保持主导地位,扩大美国金融业在全球的影响.而欧洲银行业将在欧元启动的推动下,加快了改革重组,不断扩大银行业的规模和效益.因此,欧美的超级银行将越来越多,银行实力将会更加强大.所以,以银行并购为主线的新一轮金融竞争,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呈现白热化,全球金融时代的新版图将重新绘定,银行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与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小,缺乏竞争力.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虽然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榜上有名,但就国外业务而言,其规模较小.同时,我国新建的商业银行规模小,实力有限,既无法与四大国内银行平等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又与当今世界银行业发展趋于超级化,集团化的趋势不相适应,而且如果商业银行之间不能公平竞争,新设商业银行越多,商业银行的体系效率就越低.难以适应21世纪世界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因此,必须加快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整合,组建大银行;而大银行来自宽松的金融环境,来自竞争,来自银行业的兼并与合并.

  (三)商业银行业发展的国际化

  随着生产与销售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无论是生产者,销售者还是消费者都希望获得全球化的服务,这在客观上促使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银行业务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70年代以来这一发展趋势迅速加强.跨国银行开始大量增设海外分支机构,预计这种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中还将继续.国际大银行海外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银行家》杂志的资料,1998-1999年度排名前十位的全球大银行中,其海外资产所占的比重无一不比上年有明显提高.列居前三位的美国运道银行,英国渣打银行和瑞士银行的海外资产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85.5%,76.6%,76.5%.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刚处于起步阶段,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还普遍缺乏.从总体看,除中国银行外,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少,尚未形成跨国经营规模.

  (四)商业银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化

  在最近10多年中,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金融业成为技术应用最多,效率最高,速度最快,技术最密集,最先实现了信息化的行业.传统业务(资金调拨,办公与会计等)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也使银行能够提供范围更广泛的服务.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在金融体系中广泛应用,使银行业务全面进入电子化时代,由最初用于银行内部发展到票据交换和证券交易,再到国际金融交易及信息传递,以及家庭银行服务业.

  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营方向由传统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以前,支票的支付与结算完全由银行垄断;现在情况改变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银行与其他机构组成了支付结算服务协会.此后,结算变得更加自动化.各种银行卡(信用卡,记账卡,支票保证卡,智能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技术性能大为提高.ATM机,POS机广泛应用,家庭和办公室银行业的生产和发展,使得通过个人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与银行计算机联网,客户可以直接在家或办公室接受银行服务.技术创新也导致了大量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大额可转让存单,自动转账服务,等,都很典型.欧洲的网上银行目前所拥有的客户数已达320万之多.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柜台业务,清算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都在实行电子化.但是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多以信息咨询为主,缺少相应的支付手段,而且各银行的分支机构多是各自为战,缺小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和技术平台支持,特别在跨区域信息处理和资金支付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