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重要表现
(1)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3、坚持"以德治国"
4、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的相互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关键是一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面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2)坚持两个文明建设的"两手抓、两手都要"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是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和领导方法。
(3)"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要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与、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经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方向和根本任务,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支柱,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1思想道德建设2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院文化建设的关系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互为条件、互相渗透。
十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要本利益所在
(二)"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
1、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高度自治
(三)解决台湾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
(1)坚持一个中的原则。
(2)不反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但不允许"台独"势力借此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只有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各民族人民一道,真正充分地共享分地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的前提下,什么问题可以谈。海峡两岸可先就"在一个中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5)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6)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7)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
(8)我们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