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基础知识 >> 政治知识 >> 正文
公选考试辅导:邓小平理论
来源:优易学  2010-1-16 16:20:4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五 社会主义初级段的所有制结构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
  2、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1)必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在国以经济的作用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对经济以展起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公包括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也称国有经济,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具体表现为:
  (1)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着社会生产的和流通;
  (2)掌握着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生产,拥有着强大的工程技术队伍和先进技术设备,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
  (3)是保障集体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保障非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4)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国家政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保障。
  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2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它可以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能够比较好地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
  (2)集体经济在自负盈亏、自我约束、适应城乡市场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就业方面,有着国有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
  3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
  (1)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2)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农村改革20处取得了伟大成就: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和政社合一的体制,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为基础,从事生产和经营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其他资产归私人占有并以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私有制经济。在私营企业主和雇佣工之间存在剥削的关系。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要、扩大就业和节省国家投资、增加财政收、维护社会稳定等,都起到了积极和有益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资经济:外资经济是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外资部分。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由此决定,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归根结底,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为和水平和状况决定的。因此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本质是共同富裕
  2允许"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之路
  3邓小平"允许先富"思想的主要内容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 先富所产生的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同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剥削而造成的两极分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把提高效率放在首位,鼓励先进,发展生产,为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2)面对过高的水平,把抽象的社会公平作为处理分配问题的最高原则,以及借口提高效率,主、张两极分化,都是十分有害的,它非但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效率,反而破坏生产。

  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理论
  1、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通过中央计划直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提出和基本内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市场经济的主要思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央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以公有制为基础。
  (2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各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存在着公有制主体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宏观调控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可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种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实现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包括:
  (1)现代企业制度;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院体系;
  (3)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体制科学。

  (四)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容:市场体系是指由各类专业市场组成的完整体系,是各类专业市场有机统一体。
  2市场体系的作用:健全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健全完备的市场体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外各条件;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健全科学宏观管理体制,对企业间接管理的组带。
  3市场体系的特点:我国市场体系是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五)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整体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活动。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1转变政府职能 2改革宏观经济管理方式 3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