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基础知识 >> 科学知识 >> 正文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来源:优易学  2010-1-19 19:18:1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二、信息化为什么能够带动工业化


  战略不仅需要我们从文字上来认识,更需要从理论上把握。但是这个战略口号提出了三年时间里,很少有人真正从理论上来系统阐述,理论上还没有论证清楚,战略就出台了,没有清晰理论指导的政策,往往会使其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还需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信息化为什么能够带动工业化?以及如何带动工业化? 

  1、 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要回答信息化究竟为何能够带动工业化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信息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增强我们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深度和自觉性。信息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提升了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信息已经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源和社会资源,使社会对信息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之一; 

  二是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因为信息化而发生极大的改革,信息化几乎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促进新的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化作为一种生活和工作形态,促进了社会的多样化发展,从工作到生产,从产品到服务,从教育到休闲都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 

  三是信息化成为一种整合资源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信息化促进了技术在工业中的扩散与使用,促进了整个社会的高效率; 

  四是信息化还引发了管理的革命。从各个行业和组织机构都正在发生管理流程的重组,引发了ERP和电子政务等新的管理和运作形态,各个组织管理方式普遍得到改善,管理能力普遍得到增强。 

::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打开::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信息化为什么能够带动工业化,就是指信息化为工业化过程提供了众多的支持。主要包括技术、资源、管理和市场等多个方面,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技术供给系统。例如提供了新技术——信息技术,前面已经阐述了这种技术的四个重要特征;提供了新资源——信息与技术知识,现代的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它们,这些信息与技术知识因为网络而变得更重要、更强大;提供了新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大量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将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当然信息化的发展还提供了新市场——信息社会基础建设与国际市场机会。信息化的发展,也将为大量的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众多的机会。 

  2、信息时代的工业化特征 

  在今天,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了。那么信息时代的工业有什么特征呢?由于信息化的作用,工业形态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从趋势来看,主要特征是“行业变化越来越快,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生产与服务越来越紧密,信息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当然信息化时代的工业的内涵,我们还可以从其企业的特征来把握,信息时代的企业也发生如下变化:原材料中,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今天信息已经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在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如ERP、BPR、CRM等;在生产中,引入信息技术,产生柔性生产,无零库存,大规模定制;智能化在销售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电子商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信息化不仅会带动工业化,而且还必定改造工业化。 

  这些变化都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扩散力、渗透力、融合性和创新性。这四个特征决定了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集合的新型工业化(见图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原理解释)。其中扩散力指信息技术能够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目前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都能够看到信息技术应用的身影;渗透性是指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程序中,并对这些环节与程序进行改造;融合性是指信息技术能够与其他技术、其他生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形成许多新的产业或新技术,例如CAD、电子旅游等;创新性则指信息技术和应用本身在不断进化,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应用过程中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