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笔试题库 >> 专业题库 >> 正文
公开选拔规划局副局长专业科目试题及答案
来源:优易学  2010-1-22 11:33:4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第1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矢量空间数据可以分层储存。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3:gis数据储存与管理; 
gis所储存的数据为:属性表、栅格图像、矢量图形。 
矢量模型与栅格模型相比较,数据量小,位置精度高,数据结构复杂,点、线、面相互关系丰富,数据输入条用手工数字化、野外实测、栅格转换成矢量,数据更新是局部的,投影变换较容易,绘图输出精细,形式丰富;对tiv模型可以三维表达,适用于大比例、边界明确的事物。 
关系模型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条记录,每一列代表一种属性。 
拓扑结构便于数据更新,保证质量,便于空间分解,但也带来软件的复杂性。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gis软件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不规则曲线的长度,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等等。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gis系统处理的数据有两大类:第一空间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称属性数据或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gis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cad技术也可以处理空间、属性、以致多媒体数据,但不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第20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第二章 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考点2:因特网技术; 
因特网是将各个孤立的网络相互连起来的互联网技术。主要特色是远距离、大范围、可移动。提供的服务主要有3类:工具类服务、讨论类服务、信息查询类服务。其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信息查询系统、广域信息服务、网络论坛、交谈工具、网络电话、虚拟专用、网上新闻、电子商务等。 
因特网与传统通讯技术相比速度快、容量大、成本低、媒体形式多样,而且通讯的距离越远,相对成本越低。这项技术在城市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更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目前网络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数据共享、设备资源共享、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第21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电梯在超过8层的公共建筑中,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往往因为电梯部数多,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但至少要二部,以防止一部发生故障,另一部可继续使用,但一组不宜超过八部,以免造成人流拥挤,过于集中,反而影响交通,不利于防火疏散。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15:电梯; 
电梯在层数较多的民用建筑中或某些特殊需要的建筑中,与楼梯相配合共同来解决垂直运输,在高层建筑中是主要的交通形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设置电梯的同时,必须配置辅助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2.当建筑在8层左右时,电梯与楼梯起着同等重要作用,宜将两者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不应超过8台。 
3.每层电梯的出入口前,应留有疏散的空间,以免进出人流形成拥挤阻塞现象。 
第22题 
试题答案:acd 
试题解析: 
提示:降水资料的确定,主要是针对建筑物的选址、布局、竖向设计、排水防洪设计,以及管线布置、项目施工等的直接影响,一般所需的资料除选项acd外,还有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0:竖向设计; 
1.选择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 
场地的平整方式主要有3种,即平坡式(<3%)、台阶式(>8%)和混合式。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一级或多级组合的挡土墙、护坡、自然土坡等,其交通联系可以用台阶、坡道、架空廊等形式解决。在确定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2.确定场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标高 
确定设计标高,必须根据用地的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的错层等使用要求和基础情况,并考虑道路,管线的敷设技术要求,以及地面排水的要求等因素,本着减少土石方量的原则来进行。 
3.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应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划分场地的分水线和汇水区域,合理设置场地的排水设施(明沟或暗管),做出场地的排水组织方案。其中还应特别注意防洪、防山洪的要求。 
4.土石方平衡 
计算场地的挖方和填方量,使挖方、填方接近平衡,且土石方工程总是达到最小。 
第23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应了封建宗法制度。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2.木构造的特色; 
3.单体建筑的构成:简单、真实、有机; 
4.建筑群的组合多样性; 
5.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 
6.建筑类型多样化; 
7.工官制度严格。 
第24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路拱一般有抛物线形、直线形和折线形三种,常用的是抛物线形,采用各种变方抛物线的形式。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0:道路横坡; 
横坡大小取决于路面材料与道路纵坡度,人行道、车行道、绿带的宽度及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取值为0.5%~1%。 
路拱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型、直线型和折线型3种。小于20m宽的车行道用抛线型,宽度超过20m时,可采用直线型路拱或折线型路拱。 
第25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在交叉口对自行车进行合理组织,可以维护交叉口交通秩序,提高其通行能力,可以设置自行车有转弯专用车道,设置左转弯候车区,停车线提前法,两次绿灯法,设置自行车横道。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21:交叉口自行车交通组织方法; 
1.设置自行车右转弯专用道; 
2.设置左转弯候车区; 
3.停车线提前法; 
4.两次绿灯法; 
5.设置自行车横道。 
第26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螺旋坡道式车库,布局比较简单整齐,交通路线明确,上下行坡道干扰少,车速较快,但造价较高,用地同样不够经济,每车位占用面积较多。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考点8:螺旋坡道式车库; 
这类车库与直坡道式车库相似,层间用圆形坡道联系(即螺旋式),坡道可设单行或双行(双行时上行在外,下行在内)。这类车库布局也比较简单整齐,交通路线明确,上下行坡道干扰少,车速较快,但螺旋式坡道造价较高,用地同样不够经济,每车位占用面积较多。 
第27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地表水源的水文、地质、地形、卫生、水力等条件综合考虑,其中,应有足够的水源和水深,一般不小于2.5~3.0m;弯曲河段上,宜设在河流的凹岸,但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1:城市取水工程设施选址原则; 
1.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河段; 
2.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有足够水源和水深,一般不小于2.5~3.0m; 
3.尽可能减少泥沙、漂游(浮)物、冲凌、水草、支流的影响; 
4.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 
5.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全面考虑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合理布局,减少投资; 
6.考虑天然障碍物、桥梁、码头、丁坝、拦河坝等对河流条件引起变化; 
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8.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 
第28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排水主要考虑地形坡度,竖向规划反映地形坡度。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2:城市排水工程分区规划内容深度; 
1.估算分区的雨、污水排放量; 
2.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3.确定排水干管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第29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bd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供热工程系统主要内容除选项ac外,还包括: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 
1.预测城市热负荷; 
2.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3.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 
4.布局城市供热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第30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事物空间位置的数据,一般用图形、图像表示,称空间数据,也称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是和空间位置有关,反映事物某些特征的数据,一般用数值、文字表示,也可用其他媒体表示,称属性数据,也称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三、简答题
答案:(15分)   
1、建筑限高条件。(2分)   
2、拟建地块里新建建筑应考虑对原有建筑的影响。(4分)   
3、处理好与城市公园(1)、市级体育设施(l)及城市干路沿线(1)的关系。(3分)   
4、结合现状统一规划居住区级道路系统(2),考虑拟建地块出入口设置(1)和停车设置要求(1)。(4分)   
5、按居住区规模要求安排居住区级(l)公共服务配套设施(l)及市政设施没。 (2分)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