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业绩评价
一、业绩评价的意义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的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
二、业绩评价的内容
业绩评价由财务业绩定量评价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一)财务业绩定量评价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业绩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综合评判。
三、评价指标
业绩评价指标由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两大体系构成。确定各项具体指标之后,再分别分配以不同的权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一)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方面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
业绩评价指标列表
评价内容 财务业绩 管理业绩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评议指标
盈利能力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营业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战略管理
发展创新
经营决策
风险控制
基础管理
人力资源
行业影响
社会贡献
资产质量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不良资产比率
流动资产比率
资产现金回收率
债务风险状况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
经营增长状况 营业增长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技术投入比率
(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8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四、评价标准
五、评价方法
六、综合评价报告
综合评价报告是根据业绩评价结果编制、反映被评价企业业绩状况的文件,由报告正文和附件构成。
【财务指标总结】
1.母子率类指标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负债率)、营业利润率、营业毛利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
2.子比率类指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技术投入比率、不良资产比率。
3.子母比率类指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市盈率(市价盈余比率)
4.周转率类指标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
=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5.增长率类指标
增长率指标计算的通用模式
增长率=(本年数据-上年数据)/上年数据
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6.三年平均增长率类指标
已知四年的数据分别为 计算该数据的三年平均增长率,采用的是复利计算公式:
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注意]对于一般的比率指标,需要注意保持分子分母时间特征的一致性.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