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三)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其中,资料来源的局限性包括数据缺乏可比性、缺乏可靠性和存在滞后性等。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关于本节,首先应当从总体上掌握住财务分析方法的主要类型: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二是会计报表的比较;三是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一)重要财务指标比较
对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的比较,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
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100%
例如:以2005年为固定基期,分析2006年、2007年利润增长比率,假设某企业2005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2006年的净利润为120万元,2007年的净利润为150万元。则:
2006年的定基动态比率=120÷100×100%=120%
2007年的定基动态比率=150÷100×100%=150%
2.环比动态比率
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100%
仍以上例资料举例,则:
2006年的环比动态比率=120÷100=120%
2007年的环比动态比率=150÷120=125%
(二)会计报表的比较
这是指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的比较,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例如:某企业利润表中反映2005年的净利润为50万元,2006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2007年的净利润为160万元。
增减变动额分析:2006年较2005年相比,净利润增长了100-50=50(万元);2007年较2006年相比,净利润增长了160-100=60(万元)。
增减变动率分析:2006年较2005年相比净利润增长率为:(100-50)÷50×100%=100%;2007年较2006年相比净利润增长率为:(160-100)÷100×100%=60%。
(三)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第二,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第三,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
(一)构成比率
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它是某项财务指标的各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例如,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等。
(二)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一般而言,涉及利润的有关比率指标基本上均为效率比率,如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三)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例如,流动比率等。
采用比率分析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比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必须具有相关性)。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分子分母的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
(1)预定目标
(2)历史标准
(3)行业标准
(4)公认标准
【提示】掌握三个内容:(1)比率指标类型的判断;(2)采用比率指标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3)对比标准。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具体有两种,一为连环替代法;二为差额分析法。其中连环替代法为其基本方法,差额分析法为简化方法。下面,对其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和介绍。
【连环替代法的原理分析】
设某一财务指标N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组成,计划(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的公式是:
计划(标准)指标
实际指标
该指标实际脱离计划(标准)的差异( ),可能同时是上列三因素变动的影响。在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可顺序计算如下:
计划(标准)指标 (1)
第一次替代 (2)
第二次替代 (3)
第三次替代实际指标 (4)
据此测定的结果:
(2)-(1) ……………为A因素变动的影响
(3)-(2) ……………为B因素变动的影响
(4)-(3) ……………为C因素变动的影响
三因素影响合计:
【注意】如果将各因素替代的顺序改变,则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在考试中一般会给出各因素的分析顺序。
【差额分析法的基本公式】
A因素变动的影响=
B因素变动的影响=
C因素变动的影响=
【提示】差额分析法公式的记忆:计算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把公式中的该因素替换为实际与计划(或标准)之差。在括号前的因素为实际值,在括号后的因素为计划值。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