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坏帐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十四、476页的我在勘误表上没有发现有勘误呢
其他的老师说这个教材上没有错误,处理是对的啊
那是不是只是针对汇算清缴之后的销售退回,才做这样的分录呢?
汇算清缴后的日后调整事项,如果涉及到所得税调整额,那么都是作为当年度的所得税调整,但是在发生的那个时候是应该做递延所得税自产的处理的,同时调整报告年度的所得税费用,教材的分录是应该在年底的时候做的分录,而不是退回当期做的分录,所以分录没错,但是不是在退回的时候做的分录。因此忘情水还是建议做递延所得税自产的处理。老师们对于这个地方因为难度比较大,所以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不仅仅是针对销售退回,前面已经说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日后调整事项,涉及到报告年度的所得税调整都是按照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方法处理的,因为这笔分录存在争议,所以没有做勘误处理,但是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方法是接受度比较高的。
十五、忘情水:在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如果被合并方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在合并点的商誉是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以后的商誉与计税基础不同不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所得税一章介绍),但在后面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中并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介绍,我看到后面的例题在合并点都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这是怎么回事?再复习到这突然针对这个问题和以后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联系起来有点晕,怎么也转不过来弯,请水团解惑,谢谢!
教材上介绍的都是免税合并的情况,那么商誉部分是不纳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那么形成的商誉是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以后扣除金额为0,所以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安道理说是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但是商誉不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后的时候也不会转回,根据递延所得税确认的条件:暂时性差异以后能够转回,那么商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果是非免税合并的情况,商誉部分当期是纳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那么以后可以全额税前扣除,那么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没有差异产生了。
十六、我的问题是:甲公司于07年1月1日4800投资乙公司,当时投资比例为10%,3月收到现金股利150.乙公司07年实现利润4800.08年3月收到现金股利360.08年5月再次投资35%,共占有45%股份.
我想问的是对于投资两个点乙公司可辩认净资产的差额是应该调整的,但对于原成本法下冲回的30成本,需不需要转回呢,我的理解是因为07年实现的利润
全真模拟一中411页的综合题1的答案:跟你的做法不一样,其实我的做法和你的一样,不调那30,其实就是直接按照书上的做法根据两点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来调是比较好的.45000-42300=2700,应调增10%=270
借: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成本4770
损益调整270
贷:长期股权投资4770
盈余公积27
未分配利润243
可书上的答案是把长期投权投资投资成本调增了30变为4800了.所以我觉得不明白.你再看一下那个题目,估计好多同学也有这个疑问的.
另外,我想问一下,合并报表那一章,非同一控制下调整个别报表时,和把成本法调整成权益法时不一定要调整盈余公积吧?轻一中都调了,但书上都没调.我都习惯不调了.
现在的做法都是按照收到的现金股利作为损益调整冲减的做法做的,没有按照新教材进行变更处理,轻松过关和梦想成真都是按照旧教材中对于收到的股利按照损益调整冲减处理的,没有一个试题是按照新教材的处理方法处理的,所以也看不到现金股利对于成本明细的调整。而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不考虑现金股利的情况,因此造成了处理方法的差异问题。如果碰到的化,建议按照教材中关于权益法中对于现金股利的新的处理方法处理,忘情水考虑了这点。
合并分录:权益法调整的时候是需要调整盈余公积的,因为权益法下收到股利不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在对投资收益进行抵消分录的时候,盈余公积也是跟着一起调整的,只是说不对盈余公积做专门的抵消处理了。
十七、不是呀,忘情水,我还是觉得有点问题呀,看分录:(权益法下)
刚投资时,借方:长股投-成本4800 贷方:银行存款4800
分红150时,借方:应收股利150,贷方;长股股-成本150
确认利润时,借方:长股投-损调 480 贷方:投资收益480
再分红360时,我自己做的是:借方:应收股利360 贷方:长股投-损调 360 忘情水,你的是:借方:应收股利360 贷方:长股投-成本 30
损益调整 330
为什么,请说一下理由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