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答疑汇总:2005年新教材变化
来源:优易学  2005-8-29 12:59:4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9,

  无合同的丙产品成本:(1000+300)*20%=260,因无合同的丙产品发生减直,所以其中的乙 材料的可变现净直:1100*20%-(300+55)*20%=149,成本:1000*20%=200,

  所以记提的准备=200-149=51。

  因此乙材料记提的准备=184+51=235

  又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所以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问题】老师坏账准备计提的各种方法之间转换到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啊,把偶都弄晕了,有时说是估计变更又有时说是政策变更,我都快不行了。

  【解答】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是坏账核算中的两种方法,通常而言,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在采用备抵法情况下,从余额百分比法改按账龄分析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或由账龄分析法改按余额百分比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均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如果企业原根据国家规定按应收款项余额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计提坏账准备,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并由企业根据其实际情况,按照应收款项回收的概率计提坏账准备的,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问题】请问,怎样理解“对‘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无论是超支的差异还是节约的差异,发出材料结转差异时,一律通过贷方核算”?

  【解答】 明确一下对于材料成本差异则应当核算的内容是:对于材料的超支差异则应当是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进行核算,对于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是核算节约差异,同时在贷方还要核算,转出超支差异,和转出节约差异,则对于转出的节约差异则应当是以红字填列的。

  【问题】对于被投资单位中的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含不含投资者投资的这一部分?

  【解答】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如果投资者的投资是直接投资给被投资方的则应当是要包含投资者投资的这一部分的。如果投资者不是直接投资的而是通过证券市场投资的则对于投资者投资的这一部分是不包含在里面的。

  【问题】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相互转换中,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否都一起结转?

  【解答】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结转。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同时结转。

  【问题】2005年张志凤老师的讲义 第五章第五节 例15 确定固定资产的处置损益 应考虑到的因素有( )。 答案是ABCDE

  为什么会有增值税? 固定资产的处置不是只交营业税的吗 ?

  【解答】是这样的,税法规定对于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非不动产)如果售价大于原值则应当是交增值税的,如果售价小于原值则应当是不交增值税的。

  【问题】请老师举例说明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区别?

  【解答】关于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净值的区别: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对于企业的资产,只涉及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的概念。账面价值都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账面余额都是各自账户结余的金额。

  【问题】对于固定的处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答】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处理:

  (1)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2)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试运转所发生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实际销售收入或按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3)由于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如果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4)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5)由于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收益,如果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冲减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冲减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6)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收益,属于筹建期间的,冲减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7)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会计制度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问题】请老师讲解2005年考题的单选第5题:

  丙公司为上市公司,2001年1月1日,丙公司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购入一项无形资产。2002年和2003年末,丙公司预计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3556万元。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月摊销。丙公司于每年末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丙公司该项无形资产于2004年7月1日的账面余额为( )万元。(2004年考题)

  A.3302 B.3900 C.3950 D.4046

  答案:D

  【解答】

  关于04年考题单选题第5题的解释:

  答案应当是4046:

  对于题目中让计算的是账面余额的概念则对于账面余额应当是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应当是01年02年6000/10×2=1200。而对于03年应当是按照4000/8=500。因为对于无形资持有期间发生了减值就应当是按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进行摊销的,对于02年末计提的减值准备是(6000-1200)-4000=800。而对于04年摊销的金额应当是按照03年末的账面价值进行摊销的对于03年末的账面价值应当是3556。因为到了03年末无形资产的价值恢复了一部分对于恢复的计算应当是是这样的。用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的下的账面净值(6000-600×3=4200)与可收回金额3556进行比较孰抵进行恢复的。所以应当是恢复到3556。则对于2004年7月1日应当摊销的金额是3556/7/2=254。

  对于2004年7月1日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是6000-600-600-500-254=4046

  【问题】对于“土地单独作为固定资产入帐” 应如何理解?

  【解答】土地(是指过去已经入账土地,现行会计制度对于土地使用权是做为无形资产来核算的)

  说明:土地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背景,在五十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当时土地仍然是私有,民族资本家以其拥有的财产(包括土地)作价出资进行公私合营,土地作为一项资产单独入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第一部宪法规定土地是国家所有,以后企业是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才出现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在此之前一部分企业按当时的政策把土地做为固定资产来核算,而当时那部分企业在还存在,同时在他们的账上有"固定资产---土地"这个科目.教材上所指的就是这部分企业账上的"固定资产---土地".当然现在土地使用权要按无形资产来核算.也就说教材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问题】如何理解“无形资产转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摊销”的问题?

  【解答】甲公司2000年1月1日以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取得一土地使用权,支付出让金100万元,该土地剩余年限为20年;2002年1月1日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建造一厂房,共计发生料工费合计410万元,假设均以银行存款支付,2003年12月31日该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厂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厂房清理时净残值为3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权部分),采用平将年限法计提折旧;2009年12月31日该厂房报废,除土地使用外清理费用为5万元,清理收入15万元;厂房报废后甲公司将土地使用权对外出租,每年取得租金10万元。

  要求:做出相关的会计处理。

  正确答案:

  2000年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每年摊销无形资产100÷20=5万元

  借:管理费用 5

  贷:无形资产 5

  2002年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410

  贷:银行存款 410

  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00-5×2=90万元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90

  贷:无形资产 90

  2003年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500

  贷:在建工程 500

  2004年的会计分录:

  土地使用权的尚可使用年限20-2-2=16年,厂房的使用年限为6年,则应按6年来计提折旧。由于土地的使用年限大于厂房的使用年限,所以估计净残值时要将要考土地使用在净残值中的预留部分,也就是正常情况下后10年应摊销的价值。应预留部分=100÷20×10=50万元。故该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应为30+50=80万元。所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500-80)÷6=70万元

  借:制造费用 70

  贷:累计折旧 70

  2009年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

  累计折旧 420

  贷:固定资产 5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5

  贷:银行存款 5

  借:银行存款 1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

  借:无形资产 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借:营业外支出 2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2010年以后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

  借:其他业务支出 5

  贷:无形资产 5
 【问题】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发放股票股利的完整的会计分录,麻烦您告诉我好吗?

  【解答】对于发放股票股利的方案,董事会的方案是作为非调整事项是不作帐务处理,对于股东大会决定发放的股票股利则应当是作为当年的事项来进行处理,实际发放时的分录是: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股票的面值×股数)

  贷:股本(股票的面值×股数)

  如果是采取市价发行的则应当是: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股票的市价×股数)

  贷:股本(股票的面值×股数)

  资本公积 (市价与面值的差额×股数)

  【问题】教材P224页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最后半句话“不从本项目内扣除”应如何正确理解?

  【解答】应该这么理解:

  若是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应是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比如企业发行收到现金100万元,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是10万,则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是100万元,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是10万。

  若是企业委托证券公司发行的,由证券公司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比如发行收到的现金是100万元其中由证券公司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为10万,则在计算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时要将该10万从100万中扣除,即应是90万。

  【问题】应收债权的出售到底是筹资活动还是经营活动?

  【解答】不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的出售属于经营活动,附有追索权的应收债权的出售,也就是抵押属于筹资活动。

  【问题】关于坏帐准备,影响现金流量应如何理解?

  【解答】

  1、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如果题目给定的应收账款是报表数字时,则作减项处理,如果题目给定应收账款是帐户(科目余额表)数字时,则不作处理。

  2、当期实际发生坏帐损失时,如果题目给定的应收账款是报表数字时,则不作处理。如果题目给定的是帐户(科目余额表)数字时,则作减项处理。

  3、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准备时,如果题目给定的是报表数字时,则不作处理。如果题目给定的是帐户(科目余额表)数字时,则作加项处理。

  【问题】第十一章 讲义例题9:

  在计算2006年应交所得税时(1000-30-20)*33%中减的20是什么数据啊?

  当年少计提了折旧20万,但是当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恢复折旧20万,恢复的20万折旧是不是就是2006年当年少计提的折旧啊?如果是就可以不作纳税调整了呀,那么计算2006年应交所得税时应该是(1000-30)*33%。这里老是想不通,我的思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请老师帮我解答一下,谢谢老师。

  【解答】是这样的,你想一想对于企业当期计提的折旧是计入损益的,所以要进行调整,而对于恢复的以前少计提的累计折旧则是没有影响损益的所以是没有调整的问题的。

  则对于转回的时候计入损益的金额只是营业外支出的金额所以,应当进行调整的。

  【问题】股权投资转让时会计收益与税法收益有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永久性差异吗?

  【解答】不能直接说是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

  如果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产生了时间性差异(比如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也要转回,会计处理时是计入了处置所得的投资收益的,这部分属于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类似的还有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所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的转回以及由于投资方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方所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的转回。

  所以会计计算的处置时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和税法上确认的初始时产生的投资收益,它们之间的差异包括永久性差异,也包括时间性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问题】在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有时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有时使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我想请问老师这两个科目分别在什么条件下使用?

  【解答】这两个科目的使用,应当是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如果采用追溯调整法的话则应当是使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日后调整事项和企业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涉及到损益的科目则应当是运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计算的。

  【问题】请列举常见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解答】常见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有:

  (1)权益法下投资方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时,投资方根据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确认的投资收益;

  (2)会计上计提的折旧费用小于税法上计提的折旧费用的差额;

  (3)其他的情况。

  常见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有:

  (1)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税法上允许扣除的坏账准备之间的差额;

  (2)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3)会计上计提的折旧费用大于税法上计提的折旧费用的差额;

  (4)产品的保修费用;

  (5)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6)开办费摊销;

  (7)其他的情况。

  常见的永久性差异:

  (1)违反税法规定的罚款支出;

  (2)非公益性捐赠支出;

  (3)超过计税标准的工资费用。

  (4)超标的业务招待费等。

【问题】请列举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解答】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2)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从原规定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

  (3)坏账核算从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4)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

  (5)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应收款项从不计提准备改为计提准备;

  (6)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7)根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二》规定: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8)根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