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第九章 地区发展与资源和环境规划 ☆☆☆☆☆考点17: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规划;
1.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发展节水产业,建立节水社会
(1)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解决缺水问题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的方针。节约用水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2)节水型产业和节水型社会主要是指将过去“以需定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思路转变为“以供定需”即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确定当地产业布局及城市发展格局,在产业内部,逐步采用先进的节水措施与技术,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使用效率。
(3)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建成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实现节水型社会的目标。
2.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大农业节水力度
(1)规划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时,既要考虑自身发展需求,更要考虑水资源条件。力求做到使区域水资源能够承受需求压力,保障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提高农业用水灌溉利用系数,要按照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水利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节水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环境相结合,依靠和发挥农民积极性与政府扶持引导相结合的方式。
3.按水资源分布调整工业布局,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
(1)通过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大力压缩高耗水的产业,将耗水大的工业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可利用海水的地区转移。配合使用计划用水、定额管理等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手段。
(2)结合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排放量。加快进行根本性的技术改造,达到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和生态效率的目的。
4.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
(1)生活节水器具主要有马桶、水龙头、喷头、浴缸等,我国传统的9升以上的便器水箱、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手动淋浴器等都属浪费水的器具,应该强制淘汰。工业节水设备主要是冷却塔以及各种冷却设备。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各种冷却塔及各种设备。
(2)明确规定新建、扩建项目必须安装节水型的器具和设备,已建的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必须进行更换改造。对生产节水型器具和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建立节水型器具及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用水器具及设备生产的监督管理。同时从超计划加价费和超标排污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节水基金,用于节水器具和设备的研制推广。
5.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淡化。
(1)下大力气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之间的关系,协调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2)加大“三北”地区人工增雨力度,全面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现代化,加强各级政府对人工增雨的协调能力,提高人工增雨的经济效益。
(3)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可供回用的处理后污水将逐渐增加,这部分水资源也必须纳入到城市乃至全流域的水资源体系中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4)努力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开发和制造能力,此外,逐步形成合理的水价体系也是提高海水淡化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第3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第九章 地区发展与资源和环境规划 ☆☆☆☆☆考点25:环境保护规划;
1.水污染源治理
(1)继续抓好“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巩固已经取得的治理成果,做到工业污染源稳定排放,杜绝“反弹”现象出现,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规划目标。
(2)长江上游以三峡库区为重点,抓紧治理沿江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确保库区水质;黄河中游以小浪底水库为重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松花江流域以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为主,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3)渤海污染综合整治要与海河、辽河污染治理相结合,控制入海的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加大对海上采油、船舶和近海养殖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强海岸带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
(4)继续有效削减有机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要注重控制氮、磷排放量,推广无磷洗涤用品,结合农村环境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2.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1)限制高硫煤生产和使用,推广洁净煤技术,制定城市燃煤和燃料油含硫量限值;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加强现有选煤厂技术改造,提高脱硫除灰能力。
(2)严格控制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采取提高二氧化硫收费标准及其他有利于电厂脱硫的经济政策,促进燃煤电厂建设脱硫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等。
3.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
(1)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战略是实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在全国要大力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制定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实行分类收集,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3)严格控制医疗垃圾的污染,制定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收费政策;创造社会化投资经营的机制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设区域性危险物安全处置工程,基本杜绝危险废弃物的无组织排放。
4.工业污染的防治,控制和治理
(1)工业污染治理的主线是推行清洁生产,并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及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的制定、完善与贯彻执行,采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依靠科技进步,从源头抓起,逐步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到生产全过程控制。
(2)巩固和提高工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成果,实施全面达标工程并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依法关闭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
(3)结合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采用一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工艺,积极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5.农村的环境保护
(1)加紧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3)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在西部地区建立一批高效、节水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修改完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标准,建立部际协调和合作机制。
(4)实施农田和农产品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和农作物的污染防治,控制农业面源和养殖业的污染,以及开展秸杆禁烧等。
第31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第十章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考点14:专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1.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
(1)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资源重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制。要建立新的办学机制,大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兴建区域性高职学院,鼓励高等本科院校利用社会投资兴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扩大高中后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大力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高职招生、就业制度、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改革。
2.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1)培养数量要有一个大的增长。
(2)培养结构要进一步优化。
3.继续实施“211工程”
(1)总体目标。加快高等教育重点学科建设进程,力争使一批优势学科率先占领或跟上世界科技前沿的制高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
(2)主要任务。重点建设500个左右重点学科,强化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到2005年,力争100个左右的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比较完善、结构比较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着力改善和提高30所左右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大学科研基地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快和完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普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完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功能和服务,初步建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体系框架。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