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发展史辅导资料五
来源:优易学  2011-10-16 13:52:0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3城市化
  3.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2城市化进程的表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3.3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和农村城镇化共同发展的方向。可供选择有以下几点。
  确定城市带,划清都市圈 城市带即在城市化的战略中要坚持沿海、沿江和沿线的长远战略格局。目前能够首先获得共识的是北起珲春经大连包括环渤海,走烟台、青岛穿连云港到上海,再南下杭州湾经宁波、温州直达台湾海峡沿岸,从厦门绕至汕头连接大亚湾途经香港进入珠江口到达珠海、澳门,最后通过粤西沿岸和湛江到达北海、防城港。数千公里海岸线应该是未来最大的城市带。
  其次,沿长江两岸沿线,和沿欧亚大陆桥的沿线(即东起连云港西至赫尔果孜口岸),要让内陆的城市向这两线集中,即今后 50年乃至100年内的城市发展的百分之七十要靠近这两条线。这一战略的要点是沿海和沿江铁路必须加速发展,才可能构建未来城市带的骨架。  都市圈即包括五大城市群,其整治战略是指辽东半岛的都市圈、环勃海京津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要有这五大都市圈的全面的城镇体系改造规划,改造期内可适当控制人口进入,然后逐步放开;与此同时,还可适时启动成渝都市圈的建设,拓展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圈,对福建省的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也不要忽视。这是整个中国的多方位的增长点,必须认真培育。 考试大β注册城市规划师
  在此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去设计此外地区的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方针和具体的规划方案。这应该是十个五年计划乃至未来15年城镇化发展方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条道路共同发展 无论中国的城市化如何走,是大城市为主,还是中小城市为主,小城镇发展都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中国多元城镇化道路选择中必然要走的三条道路。
  据测算,农村未来20年仍将有1.2-1.8亿剩余劳动力,目前进入农村非农产业和流动就业的将近2亿劳动力,总计就是3.8亿农村人口要在今后十几年内大部分逐步脱离土地进入城镇。这将是今后中国多元城镇化道路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引导安置得当既可为大城市发展提供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也可为中小城镇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缓解产业升级换代的就业压力。如果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能够达到 45%,加上现有的小城镇要上档次,提高质量和规模,未来小城镇发展可以容纳 28900万人口,超过目前大中城市的人口总和,将比目前小城镇人口增长70%,仍吸收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40-50%。到那时,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非农产业将基本集中在小城镇里;农村的第三产业将有长足发展,就业人数可能超过第三产业;小城镇所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7000万个,比目前的农村流动人口还要多。未来的小城镇将主要是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基地,特别将成为各种中介组织、金融组织以及营销组织的天地。因此,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内,小城镇发展是关键时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重点在小城镇的扩容 如果我们不尽早规划,引导发展,要么超大规模城市密集发展将激化矛盾;要么过于分散孤立形不成规模分工的小城镇遍地开发也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目前重要的不是追求小城镇的数量,可以说数量增长的高峰期已过。小城镇发展的数量将在未来15年内达到其上限,平均每年发展数量以不超过450个为宜。要把重点放在追求小城镇扩容上,有规模才有集聚效应。在15年内可以集中发展1万个中心镇,平均每县3至5个,可将未来新吸纳人口的50%,约6000万人集中在这里;另外,还可以由目前平均每个小城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1平方公里,按每平方公里投资1亿元计划,2万个小城镇中有70%扩容,则可能需要投资总额9800亿元。15年平均下来,每年就要有650亿元,如果计算带动效应,则每年有不少于2000亿元的投资,每年约可增加800万人的消费。因此,扩大农村消费与增加民农民收入,发展小城镇和促进农村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这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的方针。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