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是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和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适宜人居住的环境,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今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是构筑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枢纽地位。完善航空港配套基础设施。对火车站进行扩能改造,新建西安北客站,完善西安长安站,远景建设西安南站,建设货运北环线、陇海线扩能改造等。建立以轨道交通、普通公共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完善主城区道路系统,加快地铁一、二号线的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改造背街小巷,建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形成“一高一绕两轴三环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线”的道路网格局,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二是健全公共配套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以上。关心居民物质文化日趋多元的需求,使大多数人能够平等享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市民必需的教育、医疗、交通、绿化、休闲等必要的公共空间,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中,依据规模配套建设中小学、医院、商业、文化和体育设施、广场、绿地等,同时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居住及其子女教育在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要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危旧房改造,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三是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严格划定蓝线、绿线,保护田塬、森林、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湿地等,恢复原有的河流水系;新建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水上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等,近期建成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林带、贞观文化广场及近200个休闲绿地小广场。加快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使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逐年提高。
四、合理配置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西安的发展建设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西安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西安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城市职能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了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城市的就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提出要坚持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我们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发展道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3082.51平方公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2552.11平方公里。加强地表水源地和水系的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先进高效灌溉技术应用。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提高工业中水利用比率、用水重复利用率。坚持能源节约和开发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强化工业、公共交通和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描绘了西安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严格执行总体规划,切实把西安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把西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