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问题
来源:优易学  2011-8-8 15:59:3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以往在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过程中,市民作为城市的真正主人,仅仅作为抽象数字而存在着,城市规划师编制城市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决策者的价值观、生活体验和传统的规划理论和方法。1986年“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巴塞罗那宣言提出:“经济发展是解决任何城市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必须采取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机会的社会公平政策。”在我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正式颂布实施及规划界对城市规划最终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所达成的共识,我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蓬勃发展趋势。本文仅结合实际对其现状特点、存在问题与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探讨。

  一、黑龙江省各级政府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提供了多种机会

  1.1992年6月9日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法”)中规定了在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方面鼓励公共参与的有关条款。如在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十三条明文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再如在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第二十条明文规定“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并进行广泛宣传。”这就为全省各城市在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全过程中引入公共参与提供了法规依据。

  2.“省法”第十八条明文规定,县以上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前,须经省城市规划技术鉴定委员会组织技术鉴定,并向审批机关提出技术鉴定报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城市建设的副省长为首脑的省城市规划技术鉴定委员会,专门负责征询各行各业权威人士、高层次专家、学者对县城以上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综合平衡和技术审定。90年代初至今开展的黑龙江省70个市、县城市总体规划在省人民政府审批前,均由省城市规划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评审和审定。

  3.黑龙江省及各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在定期召开的会议上,每次均有针对城市规划的提案和建议。如哈尔滨市人大代表杨明远研究员提出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的建议被省、市政府采纳并成为新一轮编制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确定哈尔滨城市性质的主要内容之一。

  4.省、市各级人民政府专门设有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征集中有不少关于城市规划的意愿和要求。如闻名中外的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的哈尔滨冰雪节从1985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有10多届。举办冰雪节的创意构想来自于哈尔滨人宋勤修题为“冰雪节及同步运动”的建议。“哈尔滨正处在时代的起飞线上,冰雪节将是哈尔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她不仅是哈尔滨冰雪艺术、冰雪运动的象征,而且是哈尔滨同步起跑的象征。哈尔滨已有的经济基础与各种优势同冰雪节联系起来,将构成一种特殊的增效运动,将在哈尔滨构成‘黄金时空’,并迅速形成多功能大市场”。这一切将为哈尔滨的起飞安上双翼,使哈尔滨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国际贸易城、艺术城和科技城,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高频率、快节奏、多功能的综合性、开放性、现代化城市,哈尔滨市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笔者之一曾在1991年我为冰雪节献计活动中,以题为《开拓优化“黄金时代”》一文参与并获奖。

  5.各级市、县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均非常注重运用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听取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和要求。如1993年编制黑河市区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市政府曾召开动员大会、座谈会、民意测验、审定会等多种公共参与方式,对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公共参与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许多市、县政府在城市规划编制完成后,采用电视、报刊、广告、宣传单等多种方式提倡市民公共参与。如哈尔滨市通过报纸将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向全市人民公布,1994年肇东市在城市规划法颂布实施纪念日出版专刊总结城市编制及执法情况并宣传城市规划科普知识。大庆市在《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4周年之际开展城市规划知识竞赛,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将其总体规划图竖在开发区边缘的广告牌上向市民宣传。

  二、公共参与在我省城市规划工作各环节中已均有尝试

  到目前为止,我省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旅游规划及城市规划专题研究等各类规划设计与研究中均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公共参与。

  1.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方面。例如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1993-1994年编制《黑龙江省设市预测与规划》过程中,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将影响乃至决定黑龙江省城市发展潜力的城镇现状综合发展水平、城镇建设条件、城镇发展区域基础条件三大类18项因素,聘请省内外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城市地理、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对评价指标按设市影响大小进行了排序,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各因素的权重,该项研究在方案构思阶段和成果阶段,还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评议和技术鉴定,使黑龙江省设市预测与规划编制过程能够获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较好效果。政府决策与专家参与协同,取得国内同类成果的领先水平。

  2.在城市总体规划方面。例如在1993年编制黑河市区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以民意测验的方式了解到广大市民对黑河市的发展战略目标、近期建设重点、旧城改造原则、城市特色、重点保护建筑、加深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诸多意见和想法,公共参与为我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城市规划专项设计方面。如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1992年编制中国油都大庆市中心城总体规划中,针对城市景观特色专题规划问题,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帮助规划人员了解大庆人心目中的城市形象观起到了较大作用。

  又如1994年黑河市环城东路详细规划针对这段主要交通干道现存问题与规划意向对市民进行了民意调查,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再如,1997年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改造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电视、报纸、向市民宣传,许多市民积极参与了对规划方案提出宝贵意见,获得了不少市民的心声。

  4.在旅游规划方面。例如在1994年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域旅游规划中开展了有关旅游需求意向的调查和分析。旅游者的兴趣点应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这种研究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以前研究者较少。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意向,规划师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大庆市进行了针对杜尔伯特县域旅游规划的民意调查。

  我国目前的旅游形式以观光型旅游为主,根据民意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城市居民仍倾向于这种旅游形式,但调查结果还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城市居民中已经有了较强的度假需求,一旦带薪假期出现,度假旅游将成为旅游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