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辅导:新农村建设切忌盲目“垒大户”
来源:优易学  2011-7-6 10:11:5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几年来,各地涌现出了很多好经验、好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盲目“垒大户”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垒大户”,就是集中力量和资源倾力建设富裕村、先进村,希望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连片发展。这种先期“搞试点”的办法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但同时必须深思慎行,想清楚选什么样的“点”才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是富裕村、先进村更具普遍性还是贫困村、后进村更具普遍性?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改变乡村的落后贫困面貌从来都是“三农”工作的重心所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把具有代表性的“点”(确切地说是“难点”)选好了、建好了,经验推广才在本地区具有“普适性”,群众才觉得“不但好,而且学得了”。

  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基层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希望“大户”以点带面引领发展的愿望是好的,但靠什么来引领或示范?靠能人带动、名人关注还是靠产业拓展、资源整合?须知,“十里不同天”,哪怕是毗邻的两个村庄,各方面条件也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山下的村子因为路通客来,发展就快,年人均收入可能超五六千元;山上的村子却由于交通不便,年人均收入不足一两千元。在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县,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

  把行政和经济资源过度用来“垒大户”,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人为加剧资源分配不公。在个别乡镇,有的贫困村常年喝不上一口干净水,而当地干部们却热衷于在富裕村开展美化、亮化工程;有的贫困村连像样的街道都没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当地干部们却热衷于在富裕村将水泥路改铺柏油路。一味“垒大户”,制造几处这种“盆景”式的“政绩工程”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变贫困村为富裕村,变落后村为先进村,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合理配置,发挥出最大效益。优先用来发展最贫困的村庄,可能更具实践意义。否则,“垒大户”这种“锦上添花”的做法,既很容易造成资源糜费,也很容易伤害其他村民和干部的感情。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果他们觉得自己被“冷落”了,成了“看客”和“旁观者”,搞新农村建设的心气和干劲就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大户”,虽然一时被“垒”起来了,身上绕满了光环,但能否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也是一大问题。历史上不乏光彩夺目的“大户”、“明星”,当初不知消弭了多少公共资源,如今却风光不再,徒让后人扼腕。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比起把“大户”打扮得更加光鲜照人来,还有更加紧迫的事情要做。比如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问题就很突出。湖南省建设厅、农办曾邀请专家对110份全省“小康示范村”的规划进行评审,发现不合格的竟占到近40%.这些村子都是当地农村经济的“大户”,规划尚且如此,其他村庄的规划可想而知。在安徽,个别刚刚建成的新农村示范点,竟然成了违章建筑。还有不少地方的村子,街道两旁的房子把路挤得通车都困难。由于缺乏规划,有些村子重蹈当年沿海一些城镇“有新房子没新农村”的老路。

  新农村建设,富者应该越富,但不应主要通过“垒大户”的方式来实现;穷者应该逐步变富,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公共资源,探索适合本地一般特点的发展路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要着眼于一些具体细致的服务性工作,如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制定力度更大的普惠政策等,让农民在“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中自觉推进新农村建设。比如北京市就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新建农宅抗震设防烈度要达到8度标准。凡按抗震标准和节能标准建房的京郊农民,都将得到一定补贴。山西省财政按照平均每个村3万元的标准,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进行补助,等等。再有,农村公共品匮乏问题由来已久,行政、经济等公共资源理应向此领域大力倾斜,最大限度地增加道路交通、文化设施等有形公共品和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无形公共品的供给,推动新农村建设软硬件齐头并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建不成新农村。立足现实,扎实服务,在注重提高新农村建设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其意义和作用远比盲目“垒大户”大得多。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